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点赞:29016 浏览:1325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 键 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思维,还能促进师幼对话,使师幼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有意义的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和发展.提问作为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普遍运用的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教学活动变得轻松自如,将幼儿引向情感、知识、能力的目标,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的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场景,经常是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发的.那么,如何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更加有效,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紧扣目标,找准“问点”

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找准关键,设计问题.如,在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风筝》中,教师针对“掌握风筝的基本画法,复习各种线条,并找出规律”这一目标,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两个问题:“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风筝的线条、图案排列有什么规律?”“你们觉得画风筝的时候,先画哪部分,再画哪部分?”针对目标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绘画出各种形状的风筝”,设计了这样的提问:“除了这种样式的风筝,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式的风筝呢?”针对目标三“添画一些与画面有关的东西”,设计的问题是:“除了画上风筝还可以画上什么呢?”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环环相扣,找准“连接点”

设计提问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处提问.大多数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而对于教学环节而言,应该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在提问上就要体现由此及彼、承上启下的作用.如,音乐教育活动《摇篮曲》,教师在幼儿能基本完整演唱歌曲后提问:“优美的歌声,配上什么动作会让宝宝睡得更香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更加激发了幼儿表演的.

三、层层递进,突出“疑难点”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般遵循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问题在后的原则,也就是一步步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高认知层次的提问引起的是幼儿高级思维的过程,幼儿通过回答层层递进的问题,需要超越感知所给予的信息或回忆性知识,通过比较、对照、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价等高级思维活动.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鸟儿音乐会》时,首先是认知性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小鸟?长得什么样?”其次是理解性提问:“小鸟要举行歌唱比赛,会在哪里举行?”最后是创造性提问:“那里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要参加歌唱比赛,小鸟会和谁去?会有什么样的动作?”通过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让每一位幼儿通过分析、想象、概括、创造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鸟儿音乐会”的画面.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轻松地解决了教育活动的重难点.


四、深挖教材,抓住“发散点”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幼儿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给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以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创造性地发展.

如,歌唱教学《树叶》时,教师请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树叶.“如果你是一片树叶,你会怎样落下来?”通过这个提问,孩子们表现出了许多树叶飘落的样子,有的直接落下来,有的曲线落下,有的旋转落下——教师只需要完全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鼓励幼儿与众不同.

大班美术活动《雪娃娃的舞蹈》中,教师问:“雪娃娃可以怎样跳舞?”幼儿回答说:“把手举高了跳.”“在雪松的下面跳.”“和雪人一起跳.”等正是由于教师的提问比较开放,幼儿才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而答案的不唯一性,则开启了幼儿发散性思维之门,激发了幼儿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把握时机,抓住“生成点”

教师面对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奇特,答案随时有可能出乎成人的意料,从而生成各种不确定的问题,这时老师的即时调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把握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能起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音乐教学活动《好妈妈》中,教师提问幼儿:“妈妈做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很辛苦?”问题提出后,一名幼儿突然说:“我的爸爸也很辛苦,为什么歌曲里没有爸爸?”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了追问:“歌曲中除了唱妈妈,你还想唱谁?为什么?”我想唱爸爸,因为爸爸教我做手工;我想唱爸爸,因为爸爸带我放风筝;因为爸爸教我理发,爸爸教我做水等音乐中歌唱妈妈的许多,其实爸爸也很辛苦,所以,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歌曲改编成《好爸爸》,孩子们的情绪立刻高涨了许多,唱得很骄傲、很自豪.“其实,我们不仅可以唱爸爸妈妈,还可以唱谁?让我们也为他们唱一首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还可以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孩子们觉得自己特别能干,一首歌可以唱给这么多人听.

六、加强互动,找好“抛接点”

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就提问而言,应该既要有教师发起的提问,也要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疑问.因为有效的提问应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它是师幼间进行“抛接球”的过程.教师鼓励幼儿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如,第二次美术欣赏毕加索《梦》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发起提问:“当你再次看到这幅画时,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或是感到奇怪的地方?”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幼儿思考,并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教师鼓励幼儿运用第一节课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把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变成生生互动的环节,把“我”和“你”这样一个垂直性的问题变成平行性的问题,通过幼儿直接参与提问设计,激发幼儿的独立思考、大胆的探索,有助于对幼儿逻辑思维、判断、推理能力的培养,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双向提问,不仅加强了师幼间的互动,而且教师还给了幼儿一个展示疑问的空间,让幼儿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