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钳工生产技术、技能的

点赞:10690 浏览:452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钳工生产和教学的实践和经验,认为:技能的形成是以实际能力的提高为前提的,技能发展到高级阶段,才会形成技巧.

人的生产技能是在劳动中获得的.技工学校学生的生产技能,主要是在生产实习中学习和训练的,人在学习和训练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有其特殊的心理活动特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生产技能技巧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能深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是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产技能技巧是由多种技能结合而成的,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符合规律的随意行动方式.例如,一名初次进行錾削实习的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老师的指导,没有看过老师的示范,尽管他非常认真,注意力高度集中,但由于紧张,姿势不正确,动作总是做不到位,一不小心,锤子就会击打在握錾子的手上,不但实习效果不好,还会有危险.而老师作示范表演时,虽然看上去漫不经心,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眼睛看也不看錾子,然而锤子却有力地、准确地击在錾顶上.造成这两种现象差别的原因,就在于前者是初学,还没有经过系统、多量的生产实习,更谈不上形成生产技能和技巧,而后者经过大量、正确的练习,已经形成熟练的生产技巧,正所谓熟能生巧.所以生产技能技巧是通过大量、系统、科学的练习,经过自己长时间的总结形成的.技校学生在学习本工种专业技能技巧时,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个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熟练到熟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

一、技能的分类

各工种(专业)有多种多样的技能,从认识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三种:

1.感觉技能.感觉技能属于和感觉器官相联系的机能,但各工种(专业)各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锻工可以根据锻料的颜色判断锻料的温度;汽修可以通过机器的运转传递的声音判断机器的运转是否正常;车、钳工根据视觉判断螺纹的螺距,从而正确判断工件的精度等.

2.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中,由一系列实际动作合理组成的一种技能.在钳工、焊工、车工等很多工种中有的需要手的动作技能,有的需要手脚及全身的动作技能,有的是手动和机动配合.

3.心智技能.主要是认识活动.在加工改造过程前、过程中,对加工的工序有清晰的认识,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摩、判断、理解更好、更快地实现生产目标.

二、生产技能的基本要素

1.动作的准确性.就是指动作的方向准确,肢体移动的轨迹准确.比如:锯割中,握锯的姿势、站立的姿势、锯割的姿势是在不断锯割中形成的.

关于钳工生产技术、技能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产实习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动作的协调性.有效地分配体力,动作做到有条不紊,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如果动作不协调,体力分配不好,就很难完成任务,所以动作协调在生产实习中很重要.

3.动作的速度.在动作准确、协调的基础上,还得有一事实上的速度,这是提高工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锯割中,锯割的速度是每分钟40次,锯割硬材料要慢些,软材料要快些.但动作速度不能太快,太快的话锯条温度升高,锯割强度降低,工作效率降低.

4.动作的创造性.生产技能的最高阶段是“熟能生巧”,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生产技能中产生的,根据不同情况,根据不同的工作采用不同的动作,不拘一格,才能更好地掌握生产技能所需要的本领.

三、生产技能的形成过程

1.局部动作模仿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仿效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从而掌握行动方法.在这个阶段,实习指导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他们的动作,反复强调操作姿势正确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材料的材质、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等,为掌握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动作的交替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初步掌握完整动作的阶段,正是学生综合作业的练习阶段.通过这个阶段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动作,各个动作都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正确的动作系列.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还要进行单独辅导,进行个体培养,尽量使不同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动作体系.


3.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这个阶段是锻炼学生独立操作的阶段.通过模仿阶段、交替阶段,学生已经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技能和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根据条件的变化,独立解决问题,迅速、准确地完成所需要的动作系统.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生产技能的训练方法

1.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让学生明白,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否则会使学生不思提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对教学是十分不利的.对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不是练习,漫无目的地大量操作也不是练习.练习前,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作用及其与其他练习的联系.练习是双方面的,教师的要求是一方面,学生的联系是另一方面.为了有一个较好的联系效果和较高的练习效率,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相应的练习目标.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不要一味地强调练习的数量.实践证明,与机械式的练习相比,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的练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正确的练习方法.练习效果取决于正确的方法.学生一开始就应该按照实习指导教师所要求的步骤和方法练习.能避免走弯路和养成不规范的动作习惯,特别是练习刚开始阶段,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从普通中学直接踏入职业学校的,对于许多工具和设备都是初次见识和使用,难免做出许多不规范和错误动作,指导教师若不及时检查、纠正、示范,一旦养成习惯,再去纠正就很难了,因此指导教师要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