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探究

点赞:10650 浏览:453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辅导员队伍建设关乎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团队建设理念和模式应时而生,也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本文对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思路及途径.


关 键 词: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怎么写作的重要职责,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队伍建设的好坏事关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确立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选拔、培养、使用、待遇、出路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产生了应有的效果.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团队建设理念和模式应时而生,也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因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辅导员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于2004年10月14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工作关系日渐理顺,制度日渐成熟.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的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使这一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现行辅导员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性别、年龄结构、来源渠道方面不尽合理.有的高校因种种原因,没能按照国家政策有关规定配备一线专职辅导员,抱着"不出事"的心理,得过且过;有的学校则因出现专职辅导员全部是男性或者女性;有的则只留任本校的本科或者硕士毕业生担任辅导员,这些都造成了辅导员构成单一,使辅导员团队难以优化配置.

(2)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埋没了辅导员专业特长和潜能的发挥.从事辅导员职业,事务性工作量大、繁杂的事务太多,学生管理质量要求高.在辅导员队伍中流传着"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眼睛一闭,提高警惕."的说法,给辅导员心理造成无形的压力,加之忙于应付这些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其本身的知识更新、专业能力、科研能力难以得到应有的锻炼与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才华也难以得到最好的展示,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

(3)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不能适应辅导员工作需要.目前,许多高校采取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方式,对申请报名者的学历、学生干部经历有较明确规定,但对其专业背景要求相对宽松自由.作为专职辅导员,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对某些刚刚选留的非相关专业的专职辅导员来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存在先天性不足.另一方面,辅导员之间也存在条块分割,各自开展工作,各自组织活动,容易造成人员的分散,不利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4)对辅导员角色认知方面存在偏差,对辅导员工作认同感不足,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有的认为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保姆",过分强调他们的责任和贡献,造成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快速消耗,缺乏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有的高校对辅导员工作重视不够,对辅导员关心不够,在辅导员的工资待遇、培训、晋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缺乏合理性的政策导向,对辅导员缺乏完善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指导,这些都导致辅导员职业的稳定性不高,离职现象时有发生,形成团队建设的断层.

二、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思路与途径

1、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培养机制,培养专业化团队.打造辅导员交流平台,为辅导员的学习发展提供帮助.注重对辅导员的专业训练,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以传统、灵活、集中、分散等形式组织学习,通过非正式集体活动增进相互感情,促进交流与勾通.提供多途径、全方位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完善专业体系化培训,如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内培训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明确专业化培训内容,编写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建立辅导员工作案例库,丰富教学内容.建立辅导员工作的定期研讨机制,协商机制,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经验分享,以"老带新",传、帮、带方式快速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建立资源共享制度,学习例会制度,进修学习制度,开展辅导开员素质拓展、外出考察、教育管理讨论等活动.

2、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建立辅导员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团队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规范团队工作的开展.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通过目标管理和竞争管理强化责任机制.建立辅导员团队心理训练制度,为团队成员提供素质拓展训练和心理讲座,以促进团队的发展和学生工作的高效完成.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专业资质,建立辅导自身能力提升"六个一"工程,即每个月开展一次教育管理讨论或工作经验交流会、每个学期开展一次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每个学期组织一次素质拓展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外出考察活动、每学期每人发表一般学生工作论文、每位辅导员必须取得一个专业资质证书(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师)、每学年编辑一本辅导员工作案例集.

3、注重研究实践,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六个一"工程.鼓励和督促辅导员每周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每学期指导学生精读一本经典著作,每个月指导学生开展一次志愿怎么写作活动,每学期指导学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活动,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红色之旅"德育实践基地考察活动.充分利用班会、周记、网络、主题活动等平台去引导和影响学生,做到高效、实效地开展繁琐而复杂的学生工作.

4、充分发挥辅导员专长优势,适时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伴随着辅导员学历层次的提高,经验的积累,辅导员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的专业优势也逐步显现出来,学校对此可以以项目和课题的形式进行组织,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策划、宣传、指导,完全可以由辅导员组织相应的团队来操作.另外,团队内部也可以根据各人所长,进行分工合作.这不但体现了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同时也是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表现.

5、建立职业荣誉感,培养职业化团队.规划共同的愿景,将团队的目标与团队成员的个体目标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努力营造团队的归属感意识.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帮助团队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职业荣誉感.积极搭建各种人才交流的校内外"立交桥",走出学生工作系统的"小循环"和教育系统的"内循环",融入社会人才交流的"大循环",促使辅导员队伍在流动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

辅导员团队建设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团队,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