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课堂教学误区案例

点赞:4392 浏览:147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既是教师本人安身立命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家致富"的资本.处于刚工作不久、面临生存压力的新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方面的指导,本文从新教师的关注中心、教材处理、教学手段和师生互动方面提出容易陷入的误区,以便大家引以为戒,少走弯路.

关 键 词:课堂效率;教材处理;教学手段;师生互动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既渴望踏上讲台以风趣幽默的高效课堂吸引学生,又因为对教材不熟、学生不了解而紧张焦虑.本文以以作者的一线教学经历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自身或同行的共同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对刚入职场、或与作者一样刚从教一两年的新教师提供借鉴和指导,以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我刚步入教学岗位时,课代表反映我讲课语速不快、节奏稍快,我很是不解:与老教师相比,我并没有多讲内容,老教师课堂还留有十多分钟的复习时间,我却用了满满的一节课,怎么会快呢?直到2010年春季校示范课结束看到自己教学视频才略有所悟,我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最多只占学生需要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来不及思考,反应迟钝,我就开始重复,因此教师拽着学生走很累,学生跟着教师跑也很累.之后我选取同一节课,分别听了新教师和老教师的讲解,证实了这一想法.

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陷入满堂灌的误区

新教师过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和节奏性,进行的是系统知识的讲授,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单向的信息传递,重点难点内容多次重复强调,却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极差,可事实上课堂容量并不比老教师的多,更多时候还不及老教师.原因就在于新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度不够了解.多年的知识积累,他们看待教材一般容易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形成"教材简单"的错觉,认为无需深入研究和探索,认为只要是讲过的学生就理解了.对问题的认识取决于教师自己主观认为的难易程度,缺乏事实实事求是求是的认识.

如何上好一节课呢?"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口不停歇的顺利结束教学活动",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问题设计、教学设计,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要有耐心,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的热情与耐心培养学生自学的信心.

针对必修一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很难,我还能侃侃而谈.因为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只要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就不会闲着.对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好的同学,只要理解过程,学习效果就很好,同时兴趣越来越浓,方法娴熟.看到必修二傻眼了,不知从哪儿下手,觉得没什么可讲,看看就懂.通过和其他新教师同事交流,有些说让学生看看课本,把练习题做做,把疑难点和脉络说说就可以了.这方法对好学的学生来说还可行,而对很多自制力较差、学习很苦恼或不会自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有了说话的机会.也有的只是放放幻灯片课件,或把书上知识点串串.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教师课堂教学误区案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教师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受教材编写的束缚,陷入读教材的误区

新课标教材是个参考标准并非唯一标准,教师备教材的目的是吃透教材、活用教材,而非"背"教材、照本宣科.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感情和意愿,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引导学生健康和谐成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问题串层层诱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应有的学习技能和知识.

刚刚进入二中,先进的教学设备令我叹为观止.对于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特别是关于宇宙间天体的运动、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的内容,终于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体现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并不因为抽象而苦恼.09届的高一我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学生的印象却并不深刻.2010级高一刚开学,多媒体正处在维修阶段,很多班级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地球仪和教学方法"三板"不得不派上用场,课堂上学生少了一点,却掌握了一种方法,现在他们在向别人讲解地球自转时能随手拿出瓶子转动模拟,让观测者分别从侧面、瓶口、底面观察运动的方向.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魅力

当前的新教师大多是80后,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能够操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互联网的关系更加密切.很多新教师刚刚摆脱了读教材的误区,而是走向了读课件的深潭.他们制作的课件丰富精彩,很适合学生自学,但用来课堂教学就有点繁杂了.学生对课本的知识和结构尚未弄清楚,漂亮的课件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却没有抓住学生的思维,丰富的知识令学生叹为观止却来不及消化吸收.这种课堂的结果是学生课堂上听的津津有味,拿到练习题不知从何下手,甚至不知道老师讲的是课本哪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并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有它的优越性,例如,减少板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图像的呈现和讲解更方便快捷,动态演示形象直观,视频播放等.[2]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师形象生动的讲解、启发性引导思考的过程中,以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为主,多媒体展示为辅,课堂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地理课程的安排大都是上午最后一节和下午的课,往往是学生最容易犯困或因饥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候.刚参加教育实习的时候,对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说话、做小动作、睡觉的学生很生气,经常为了组织课堂而打断教学活动.后来,我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提问学生,时间长了,学生也不在意.我就纳闷了:学习内容不是很枯燥,与生活、经验、热点密切结合,为什么涉及到理论知识学生就疲惫了,何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不停的提问学生?对比老教师的课堂才发现,我这"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师生互动,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完全还是教师的一言堂.

四、把师生互动理解为简单的问题提问、"一问一答"模式或无组织的课堂讨论

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全神贯注的集中45分钟.要想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的引导走,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事与愿违.一方面缺乏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使得他们对教材问题的设置仅仅停留在表层,设计的问题往往只是看看课本就能从书上找到原句答案.学生对这类简单、枯燥的问题疲倦不感兴趣,不得不搞些小动作转移注意力,更有学生被这些催眠进了梦乡.所谓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双方都要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讨论、合作探究,彼此分享对方的思维和智慧,而不是一头热、一头冷.师生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跳一跳,摘到桃"的启发诱导式教学,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探究法更是深受学生的喜欢,实验活动有条件也可试试.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地理问题,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有定律,教无定法.教育实践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新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需要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反思、慢慢积累.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在实践中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高效的理课堂模式,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