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育,任重道远

点赞:5077 浏览:184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门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才能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因为它是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长存于天地之间.它们中蕴涵着大量的道德、礼仪风俗、人文历史等古代文化,对于现在仍然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小学开设“国学课”,重点在于使学生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思维智慧、提高文化素养”,利用儿童的记忆力和直觉轻松地学习,通过诵读、讲释、讨论、欣赏、背诵、应用等教学环节,力图把经典融入学生的记忆思维中,帮助儿童知义明礼、精练语言、修身养性.

一、小学开设国学经典的必要性

处在记忆力最佳状态的儿童,即使不引导他们记住有价值的经典作品,他们也会去背诵广告词,流行歌曲.因为重点不在理解,而在记忆,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小猫叫,小狗跳,猫叫狗跳好热闹”的难易程度完全一样,而前者对文化生命而言更有意义.经典名著有益于人格智能的培养、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学造诣的训练.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这些内容不仅会存入大脑记忆,而且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在于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所以儿童读经典,选择古代圣贤的智能精华是正确的.因为检测以时日,读经典的人多少都会受到它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使心性向善、向上.儿童读经典“有口无心”,没有考试的压力,亦不必要求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学习国学的意义

(一)培养情操,健全人格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国学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塑造品德

国学素养要从娃娃抓起.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

(三)铸造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经典大都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通过对大量的国学读物熟读成诵,可以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童蒙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奠定时期,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诵读吟咏中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三、正确选择和处理国学教育的内容

国学的内涵是庞大的,其内容自然是极其丰富的.在小学进行国学教育的成效究竟如何,关键在于对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关于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有人以为国学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因此,国学教育就是教学生这些东西.这种理解是十分片面的.国学可以包含、但绝对不等同于中国古代文学.国学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涵盖了方方面面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文明,是“多元一体”的.中国象棋、琵琶、古筝、书法、中国画、剪纸、风筝等都是国学教育的好内容.因此,对国学教育的内容就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师资条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作出科学的选择.

小学国学教育,任重道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学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于国学教育内容的处理.

首先是一个继承与扬弃的问题必须勇敢地承认,在我们的国学中是存在糟粕的东西的,这些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毒素在国学中是时有所见的.对糟粕如不进行正确的处理,我们的国学教育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会误入歧途.

其次,我们要反对国学教育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国学教育中的经典诵读是有必要的,但是要重实质,而不能重形式;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千万不能走火入魔,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能够三言两语用白话就说清楚的东西,偏偏不说,非得“之乎也者”一番,这是形而上学的态度,而绝不是科学的态度.

国学教育中的中国古代经典诵读是有必要的,但是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多元营养.在进行国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反对厚此薄彼、顾此失彼.仅仅就阅读而言,光读国学名篇名著,不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高士奇的儿童科幻科普作品,那也是远远不够的.

国学教育只有走在理性的道路上,才能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化发挥很好的作用.

四、国学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

“国学启蒙”是目前我们初步尝试的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入门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热爱学习,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为下一阶段进一步学习国学打下良好基础.

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先行过关,认真阅读经典,并能流利诵读并且理解内容.对于小学教师要加强自身对经典的学习,一是在于读原典,读别人的介绍,读各种各样专家的研究,跟随着原典感悟国学,跟随着介绍知道传统文化大略,跟随着专家去思考很多不同的问题;二是,国学并不是机械地放在那里,它不是一种标榜自己身份的砝码,而是一种让传统文化融入到内心生命之中的感动.三是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深刻的反思,即在感悟的同时思考,从而真正领悟到国学的真谛.只有这样才真正具备给学生传授国学的本领.每天晨读用十分钟诵读经典.开始时,学生肯定认为很难,有排斥情绪.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文字上的障碍.小学生基本没有接触文言文,读起来肯定有障碍,先让学生过字词关,再试读、熟读直至诵读,一开始就要坚持,良好的读书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二是解决心理上的障碍.学生肯定会觉得国学过于高深、过于广大,内容那么多,课业负担又重,读得下吗?学无止境,哪一门学问都事实学不完的,国学也是这样,学习国学,不需要面面俱到,广大不广大,并不影响学习.三是解决情感上的障碍.这是最大的问题,前两个只是觉得难,经过努力,可以克服,而这个会导致的结果是不想学,因为很多人觉得学国学无用.实际上国学不是一个供研究的学术,而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点滴的学问.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有起码的自信和自尊.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拓展,对学生解说诵读的国学经典的内容,并检查学生对经典的背诵和掌握情况.教学形式可多种多样,教师讲解、学生自读、讲故事等,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国学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如何正确理解所学的内容,国学经典都是古文,有许多生僻字和多音字,这些字词的音义掌握清楚,既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创设浓厚的学习国学氛围,充分利用学校部分宣传栏、班级“国学启蒙”专栏,专门开辟国学学习专栏,介绍国学内容、学习国学的重要性、意义、方法等等.

加强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国学经典无不渗透着做人的哲理,尤其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名言,经久不衰,至今仍散发着勃勃生机和魅力.我们要边学习国学经典边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学会感悟和反省,时时把经典当作一面镜子和不会说话的老师,督促自己,完善自己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学生.我们可以在班队会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的、勤奋好学的,助人为乐的等等.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

国学教育要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

因此,我想在实施国学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思想上的重视,工作上的积极配合,同心协力,一定会使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国学思想的熏陶,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我也相信在师生的心灵里播下一颗国学的种子,古朴巨树必将枝繁叶茂,文雅之花定会处处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