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

点赞:30995 浏览:1439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讲述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

【关 键 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态,犹如一条线,而人身上的优点,就像一颗颗珍珠.良好的心态会将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而一条脆弱的线,会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价值,”的确,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大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应势在必行.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更好地适应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形势,成长为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论教育和高校德育实践教育得以整合与实现的基础与桥梁,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了高校德育内容的完整性,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是特殊的一个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问题:

(1)大学生生活适应性差.我们强调大学生生活要“自觉、自律和自省”,“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往往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在学习方面,存在被动学习现象,无法较快的拜托中学“逼学”、“填鸭式”学习思维,形成主动学习习惯;在生活方面,衣服裤子、床单被罩请人洗.且现在多学学生都是独身子女,父母怕孩子受苦事事包办,学校老师“宠着”,一旦在学习、生活和感情上遇到一点波澜,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

(2)追求怪异,讲求独特.“90后”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并没有能够供其进行参考和一起成长的伙伴,所以通常喜欢跟着时代潮流,现在的“哈韩”,“哈日”现象使“90后”盲目跟风及模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因为这一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是父母来包办他们的一切事情,自己洗衣服和做家务的次数很少,经济以及日常事务方面都过分的依赖父母.

(3)社会交际能力薄弱.当前进入大学的都是90后学生,面对的是新的室友、同学和老师等,由此形成的同学、师生和异性关系让很多学生极不适应,有的学生一直在父母呵护下长大,从未离开过,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帮助人,生活在自我闭锁的世界中,没有倾心交流的知心朋友,遇到问题时无人可诉.

(4)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使他们成长的道路变得更加顺利,他们的成长被赞扬和呵护不断的围绕着,优越感太强,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着阳光和笑脸.但是这样的成长经历使这些“90后”大学生们的心理太过脆弱,不够坚强,一不小心就会丧失信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他们形成厌世的情绪.笔者在本院校系对于“对待挫折态度”的调查,经过调查的100名“90后”新生,在遇到挫折后希望“总结经验,重新来过”的人占73%,大部分“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过差,没有足够强的抗挫折能力.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

开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具备自己独有的特点,社会、家庭、个人以及学校的共同作用促使着这些特点的形成.在对待“90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时,应该持有一颗平常心,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利用,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首先应该对他们身上存在的共同特点予以承认,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对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加以理解,因为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按照贴近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的原则,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和多元化的相关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大学阶段教育的全过程,分年级和专业有所侧重.例如,一年级主要是适应、自我和学习心理辅导,二年级是交往、情感和恋爱心理辅导,四年级侧重于就业和成才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不能再是一般的心理学理论传授,要有活动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还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3)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高校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全校学生,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怎么写作.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按照相关编制规定合理确定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人数,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人员、教师和学生心理辅导员多方面联合组成的工作队伍.在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与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争取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支持与指导,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相结合、专业发展背景互补、多学科人才融合、专业综合素质较高、人员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专业学习培训,把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培训计划,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采取自学、函授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资质,同时尽快解决从事此项工作教师的工作量与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使大学生感到轻松、、和谐,保持良好的心态,还可以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心理上有所依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还要动静结合,并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便形成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大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影响之中,促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危机感.

(6)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将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对一些不良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辨别是非的综合判断能力、承受挫折的适应环境能力.

总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怎么发表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