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中的道德教育

点赞:20925 浏览:949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发展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那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及家人.我曾经看见这样一件事,一天离园时,一位父亲抱着孩子,孩子要让父亲写玩具父亲说:“今天晚了,明天再写吧.”孩子马上连踢带踹地哭闹起来,还使劲地打父亲的脸.而这位父亲不但不批评孩子反而笑呵呵的说:“好了别哭了,咱们现在就写去.”我看着这对父子突然觉得很无奈,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语虽然一代代传承了下来,但现如今看来不要说对长辈的孝顺,就是最起码的尊重也无从提起了.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那么作为父母应怎样培养孩子尊重的品德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孩子学说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请、没关系、再见”等.还有就是对于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定不能答应,父母及家人的态度要一致.孩子如果因为目的没有达到而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如:打家长、躺在地上不起来、大声的哭闹等.家长针对他的行为要给以相应的惩罚,让孩子知道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从而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果一味的纵容只会让孩子走向弯路,也不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

作为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方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每天早晨老师要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孩子,孩子会甜甜地说:“老师好!”老师也会回答:“你好!”对于个别胆小的幼儿老师要主动问好并且可以摸摸他们的头或轻抚后背,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感,离园时和老师互道“再见”.有些幼儿特别不爱说话,不爱与成人交流.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用鼓励、榜样的方法从正面引导,切忌恐吓、批评和指责.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孩子会越来越胆小,甚至会出现自闭的症状.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讲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所以作为教师更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给孩子做出榜样.我们会给幼儿讲一些关于品德培养方面的故事如:《孔融让梨》、《雪孩子》等通过讲述和讨论对孩子们进行熏陶、教育影响了孩子的思想,制约了孩子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幼儿园社会领域中的道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孩子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幼儿具有爱模仿的特点,幼儿的一些攻击性行为都是模仿所致.现在的一些电视节目都充斥着一些暴力镜头,甚至卡通片里也不乏这些内容.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差,爱模仿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有一次,我们班有两名幼儿打了起来,我过去分开了他们问他们为什么打架?其中一个孩子说:“我是奥特曼,我在打怪兽呢.”所以我希望家长能有选择的让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多看一些美好的东西,创设良好的氛围来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树立对孩子正确的教育观,现在有许多家长就怕孩子受伤,我见一位妈妈看见孩子摔了一下,头碰到了地上,孩子大哭起来.妈妈马上抱起孩子,用脚使劲跺地,边跺边说:“别哭了宝宝,妈妈使劲踩,看它以后还敢撞你.”长此以往用这种方法,孩子只会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谁让他不开心就会打谁.还有些家长告诉孩子谁打你,就打他.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只会加剧孩子的过激行为,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吃大亏.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纲要》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是他们自身情感的主体,在教育影响下,幼儿可以逐步做到情绪稳定,并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境.这样,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就会产生并发展起来.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有关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