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本科教育弱化问题

点赞:5759 浏览:208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弱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民素质、人力资本质量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浪费.只有尽快停止高校的大跃进,重新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加速推动高校的去行政化,建立合理的内部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水平,整体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本质量,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关 键 词]本科教育激励机制去行政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2-0055-05

我国本科教育质量下降已经引起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的普遍不满,但本科教育的弱化问题却依然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其实,本科教育承上启下,处于教育体系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基础教育的最终效果,也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中国本科教育的弱化已经产生了广泛的负面社会影响,导致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到公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发展潜力的提升,应该尽快得到纠正.然而,由于教育决策机构对本科教育弱化的危害、原因认识不足,导致本科教育改革的延误,使本科教育弱化问题进一步恶化.只有尽快澄清认识,充分了解本科教育弱化的危害,积极进行本科教育改革,逆转本科教育弱化的趋势,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夯实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

一、高校本科教育弱化的表现

尽管学者们对于中国本科教育的看法存在着各种分歧,有些要求直接借鉴、模仿美国高校的本科教育模式,有些则要求直接回到原点,也就是民国时期的北大、清华,甚至是西南联大时代的本科教育模式,但他们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高等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它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一门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拥有开放的思维、进取的意识,成为具有科技理性的高素质的人.然而,现实中很大一部分中国高校的本科教育弱化严重,不仅不能奢推进望素质教育,就连完成职业教育都有困难.对于当前中国高校的本科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只能是理想状态,现实的本科教育弱化不仅仅指本科教育的职业化,更包括本科教育的虚无化.由于不同层次高校教育水平不同,因此本科教育弱化也就各有其特点,但在相同教育体制下,也带有一些共同特征.

1学生综合素质下降

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与当前高校普遍施行的应试教育有关.由于中国高等教育日益功利化、过度市场化,导致教育目标进一步异化,教育不再去培养合格的公民、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与应变能力,而是成为一种培养会说话的从业工具.这种片面的职业导向导致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人文关怀,公民道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怎么写作意识淡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低下,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现放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现在不仅一般的二本院校,即使是一些一线“985工程”高校,也面临着本科教育职业化的困境,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与发达国家高校的教育质量差距越来越大.

2学生职业技能普遍下降

当前除美英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外,博雅教育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依然是一个奢侈品.以职业教育发达而著称的德国、日本,依靠其国民高超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制造出一流的产品,依然不失为一流的强国.中国当前大学在校生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如果能够像德国、日本甚至韩国的高校毕业生一样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中国必然能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高校的职业教育也不完善,导致毕业生基本技能匮乏、职业道德迷失,用人单位很不满意.一项广泛的调查表明,只有10%左右的雇主对新就业大学生的工作表现感到满意.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职业素质下降更加明显.

中国高校本科教育弱化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课程的设计、落实问题严重

教育目标必须通过课程的设置得到体现,通过课程的教学得以实现,然而现在很多高校尽管教育目标非常明确,但由于课程设计不合理(有课程设计者的水平问题,也受到学院师资力量的制约,还受到教师偏好的影响),导致目标难以实现.即使课程设计能够体现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很难落实.有的是教材老化,难以跟上形势,导致教育效果很差;有的是师资匮乏或者教师的专业结构与课程要求有差距,导致有些课程没有办法开出;还有的是在科研为先观念的主导下,教师上课随意,或者避重就轻,偷减课时;更有些老师偷换课程,图自己方便,讲授自己熟悉的内容,以省却备课的麻烦.在举国重科研、轻教学的大背景下,课程的随意化、教学的散漫化日趋严重,本科教学弱化加剧.


4教风、学风不正

在扭曲的职称评价体系所形成的负面激励作用下,本科教学已成为一块鸡肋,没有多少教师愿意上课.学校不得已将大量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但他们正处于结婚、生子、供房、养父母、提升学历的人生非常时期,没有精力认真备课,一般只能敷衍了事.而那些还在为本科生上课的老教师,则会感到屈辱,一般更会应付了事,上课缺乏动力、.学生则普遍对学术缺乏兴趣,在高校宽进宽出的政策影响下,他们基本不用担心挂科,特别是文科学生更是如此.加上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就业中潜规则的盛行,以及长期应试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摧残,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混文凭的想法,课程能逃就逃,考试能抄就抄,学风败坏,学习气氛淡薄,一些高校更成为文凭批发站.

5考研热持久不衰,弱化了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质量的下降使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只能继续考研,但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是,学历层次越高,教育质量下降越厉害,即便一直读到博士后,也难以学到有用的东西,就业时低不成高不就,造成人力资源与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可怕的是,以山东几个大学为代表的考研基地,经过十几年的示范,已经影响到全国,不仅很多二本院校加入其中,就是一些重点院校的长线专业,也出现了考研基地化趋势.这是应试教育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强势渗透的结果,它使本科教育目标完全扭曲,教育内容锁定在少数几个科目上,导致本科教育的彻底弱化.由此可见,本科教育的弱化已体现在本科培养的各个环节,如果不认真对待,尽快扭转,将可能造成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