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字当先,提高生物实验效率

点赞:16145 浏览:704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初中生物课程通过实验,不仅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文章就结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导进行简单探究.

关 键 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引导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目标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而因学生知识、经验的限制,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而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从而了解并掌握生物知识,教师的指导就不可缺少.

一、诱导——激发兴趣

很多生物实验是枯燥而单调的,而过程又极其乏味,目标又有一定难度,这自然让学生失去了实验的兴趣,如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效率可想而知.也正是如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让学生按要求做的模式,以诱导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如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过程中,因煅烧骨过程中会有难闻气味,而浸泡骨的过程中又要用到稀盐酸,稀盐酸也会产生刺激性气味且具有腐蚀性,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在实验中,教师可“身先士卒”,再从实验方法和技巧方面加以引导,并以小组竞赛方式来诱导,通过活动转移,学生的心理从恐惧到愿意参与,从抵触到乐意,较好地完成了实验,且效率较高.

二、疏导——化难为易

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方式,一旦参与到探究活动过程中思维受阻或出现操作偏差,很容易气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疏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并将有恒心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如在“显微镜使用”的实验中对物像的寻找,对于不能一时寻找到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引导其掌握技巧并把握要点.

三、引导——化死为活

虽然很多生物实验“钻不得空子”,但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如果学生依旧按照教师的方法“循规蹈矩”,虽然学生在实验中也较为积极,实验过程中也较仔细,但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到位,对结果分析不透彻等因素,往往得不到想要的实验结果.针对这种情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避虚就实,针对具体的实验将实验过程进行简化,提出关键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进行探究,并在探究后总结,由死学变为活学.以“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教学为例,实验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教师可用如下问题进行引导:小肠的内壁是否光滑?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食物必须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完成消化,小肠内有哪些消化液?进入小肠的食糜如何与这些消化液混匀?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在哪些方面有利于吸收?试验后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总结,不仅能深化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实验结论的掌握.应该说,在实验过程中,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是最常见也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而提出层次性的、区别性的、引导性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及时进行实验策略调整.


四、指导——学会会学

“学会”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懂得了”知识,而会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主动地、积极地“构建”知识.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探究,尤其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字当先,提高生物实验效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实验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引导好学生,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这样的实验才会是有效的实验,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大胆改革实验教学方可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