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的困惑

点赞:11896 浏览:479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指出:“关心和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才的舆论和风气”.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学生管理实践中,亲身感受到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存在许多困惑,家庭对孩子们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不得不令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根据工作实践接触和本人的一些思考,现将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不对头,导致孩子们的成长偏离健康教育发展的轨道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时空的演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绝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子女送到学校是希望能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而现在呢?绝大部分家长是要求自己的子女“强势”、能做到“不吃亏”、凡事能“占面子”“占便宜”等著名华人专业亲子教育专家陆惠萍说过:“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因而造成了孩子们“凡事无所谓”的不良品格,表现在学习懒散、思想懒惰、性情暴戾、性格怪异、理想模糊、纪律涣散、好斗心强、不求上进而变得自暴自弃.

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的困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家庭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010年9月刚开学不久,高一新生姚某因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引发矛盾,被打了一下,一个打回去,其父立马组织一车人来到学校,当着其儿子和老师的面,不问来由、旁若无人地扬言“哪个打了我的崽,要他圆不得场”,态度非常的嚣张.2012年5月份,有一李姓家长,他儿子跟同班同学打架,班主任通知其来校配合老师对其儿子进行教育,可家长表现如何呢?一见到儿子就问“崽宝,哪里负伤没”“打赢了没有”,至于其儿子是否理亏,他是全然不顾.这样出发点的家长真的还不少,特别是农村,可以说有百分之八十这样的家长.诚如是,家长将把孩子们引向何方呢?值得我们深思.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造成孩子们成绩欠佳、性格怪癖、缺乏亲情而表现出极大的叛逆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2012年5月,我在全校做了一个调查,我校25个班,学生1172人,留守儿童385人,占学生总数的33%,其中祖父母带养的268人,占70%,外祖父母带养的98人,占25.5%,无人带养而自我照顾的19人,占4.5%.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已迫在眉睫,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留守儿童的成绩欠佳、性格怪癖、缺失亲情而表现出极大的叛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家长,下面作简要的分析.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主要是因为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不高,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外出打工挣钱,把小孩放学校,由老师帮忙把他的小孩带大就行,况且他放心,从骨子里把学校和老师当免费“保姆”.另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这些隔代带养的,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很多.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2)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判断、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亲情缺失,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孤独感,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不同程度地出现内心封闭、性格怪癖、情绪消极、叛逆怨恨等严重的心理障碍现象,使得学校教育都很难有效地实施下去.

(3)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自律能力很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充当写作技巧监护人,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纵容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4)由于写作技巧监护人和代养人本身的安全教育意识淡薄,安全监管不到位,致使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日、寒暑检测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写作技巧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2011年10月下午四点,湖南省涟源市水洞底镇一幼儿园老师将一小孩送到指定地点后,告知其奶奶来接,其奶奶正在打,就说“老师,要他自己回来就是了”.两幼儿在短短不到三十米的回家途中,路经水井,戏水玩耍,一幼儿掉入了井里,另一幼儿跑去告知其奶奶“奶奶,××在井里耍水”,其奶说“打完这盘牌哒”.去时,已沉入了井底.

三、单亲离异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贺淑曼等人在《个性优化与人才发展》一书中根据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不同,把单亲家庭划分成以下几种形态:离异型、丧偶型、分居型、分离型、失职型、未婚型等.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结构遭到破坏,人际关系纽带断裂,亲情温暖缺失,家庭特有的教育功能削弱,生活其中的单亲孩子,在个性发展、学业掌握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指出:“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特殊群体需要我们特殊的关注.

近十年的学生管理中,我接触的328名违纪学生中,单亲家庭孩子246人,占75﹪.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他们个性心理不健康,自卑、抑郁、孤僻、敏感、易怒、憎恨、有暴力倾向.由于家庭不健全,孩子心理营养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有些家长在子女抚养问题上,互相推脱责任,把子女当包袱踢来踢去,致使子女误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这一点在单亲家庭的女学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种错误观念支配下,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特征:性格内向,自我退缩、自我封闭;不爱交际,在学校里朋友少,沉默寡言.

(2)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抱无所谓的态度.不管父母是由于离异还是一方去世,都对子女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容易使孩子对生活和前途都产生灰心、失望、悲观等不良情绪.同时,许多离异家长忙于生计,长年累月地在外奔波,无暇顾及和过问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们产生“读书再好也没有用”的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十分容易带入日常的学习中,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表现出不爱学习,甚至厌恶学习,逃学旷课等行为.

(3)他们厌校厌家,和社会“混混”交往,躲进网吧.在管理实践中,发现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双休日不想呆在家里,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要么东游西逛,要么泡在网吧.找他们谈心,“你为什么不到家里帮家长做点事?”,他们的回答是“家里无人管,到家里没味”,长此下去,孩子们怎么会不变坏呢?这值得单亲家庭的家长们深刻反思.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要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中的作用,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立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