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教育叙事点滴

点赞:32503 浏览:1545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孤儿学生,由于过早失去家庭教育,失去父母双亲的启蒙引导,过早地、不同程度地接触社会,自身会累积一些不良习气,如小偷小摸行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灵活机智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就会失去最佳教育时机,小而言之,会葬送孩子的美好前途,大而言之,终将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而教育这样的孩子除了给予足够的关注之外,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天早晨,一名学来办公室悄悄告诉我:“老师,前两天爷爷奶奶给我邮了写学习资料的300元钱,昨晚我放在运动服的口袋中,今天早上穿衣服时一掏,没有了!”我听到后心中一惊,急忙问他:“找一找没有”他说:“哪儿都找了,就是没有找到.”于是,我劝他回去后暂时不要声张.

随后,我找来了他所在宿舍的舍长,认真仔细地了解了情况,得知确有其事.早饭后,我又带上几个信得过的学生勘察现场,经分析完全可以断定,这次事件是本班学生所为.下午第三节自习课召开了班会,开始了第一步工作——攻心战:“孩子们,我们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孤儿孩子,共同的命运让我们走到一起,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对吗孩子们,我们班的XXX同学来自农村,家庭经济不很宽裕,爷爷奶奶每月靠最低保障金过活,拿出300元钱是为了给他的孙子写初三的一些复习资料,是他们省吃俭用一分一分攒出来的,实在是不容易.同学们,请你们设身处地替丢钱的同学想一想,他怎么张口再向爷爷奶奶要呢此时此刻他心里是不是非常着急他的爷爷奶奶若是知道他把这笔钱弄丢了,会怎样既然如此,请问拿人家钱的同学,你这样做,人道吗你的良心和道德哪里去了拿人几百块钱,整天提心吊胆,十天半月就花光了,留给你的却是一辈子的愧疚和心灵不安.这样因小失大实在不应该呀.这是我们同病相怜、平日里互帮互助的兄弟的钱呀!”

“同学们,认为这样做太不值得的,举手!”这时,全班同学纷纷举起了手.我见时机已经成熟,就该换语调说:“不过话说回来,错误谁都难免,我们能原谅他吗”

我又语重心长地说:“从大家洪亮的声音中,我想你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改了,大家就会原凉你,而且我们大家还要保证,今后谁也不能再提这件不愉快的事!”

孤儿教育叙事点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相帮助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接着,我就开始部署第二步的行动——设置改错的场所.时间定在晚饭后,地点选择在男生寝室,寝室里事先放好一个纸箱,上面挖个长方形的小洞,便于拿钱的同学把钱放到纸箱里.

天黑后,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来到距离男生寝室八米远的地方排好队,一个个走进寝室,在里面停留半分钟再走出来,等所有的同学都走完一遍后,点亮灯,拆开箱子,发现那300元钱卷成一筒,静静地躺在箱底,看到失而复得的钱,同学们都说这个办法真灵.

第三天的中午,不出我的所料,那个还钱的男孩子在中午吃完饭后悄悄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并贴近我的耳朵,带着怯怯的语气说:“老师,您能和我到操场上走一走吗”我欣然应允,并拉着他的手缓慢地行进在校园西北角偏僻的羊肠小路上.

“老师,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走了一段路,他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就是因为前段时说我姑姑得了严重的哮喘病,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我不想让她死,于是我就想用那个钱给她写点药邮回去,可是等我又还回去了.”“那你为什么还要和我说这件事呢”

“老师,因为听同学们说这几天中午你在食堂吃饭都很少的,人都瘦了不少,我也经受不了同学们背后的谴责:还有你一直对我们都挺关心的,我也不是有意让你伤心,老师,你相信我!”看着他带着孩子气的真诚和眼圈里不断打转的泪水,此时感到无比激动又欣慰的我怜爱地把他搂在怀里:“傻孩子,改了就好.一切都过去了.让我们重新开始好吗”他抬起头望着我的眼,最后坚定地使劲点点头.“好,明天老师给你姑姑打个,问问病情,再一起想想办法.”“嗯!”“以后有事要和老师说,咱们一起解决.”“是,老师!”说完,他又向着我行了一个并不标准但又很庄重的军礼.最后我们师生相视而笑.

孤儿学生特殊的身世经历,决定了他自私封闭的一面,但是作为—个多年从事孤儿教育的教师,我深深懂得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可爱的,而要想让他改掉身上类似的一些坏习气,不能靠简单地说教,更不能漠视不理,作为特殊教育者,应该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一颗真诚炽热、无私宽容的母爱之心,以一种特有的灵活机智,千百次地温暖和感化学生,理解和引导学生,包容和体谅学生,才会唤醒那一颗颗迷茫麻木的灵魂,让他们早一天走到阳光底下,去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重新开创美丽的人生.这将是作为一个特教工作者坚持不懈探讨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 吉林省孤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