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课异构”教研中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点赞:31945 浏览:1457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听评课是校本教研最常规的形式,是基层教研最重要的内容.经常听评课有利于教师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成长周期;有利于中青年教师教学风格的磨砺和形成;有利于良好教研氛围的形成,促进教育教学新理论、新理念的深入推广和传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比较研究方式,“同课异构”是近年来在校本教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师团队行动研究的独特形态.其主要指同一课题,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实施教学,或是由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教学设计在不同班级分别授课.这种听评课方式对于提升执教教师和听课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优选意识、教学反思意识等具有明显的督促、对比价值.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一节重难点课例.这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宏观运动及规律,内容比较抽象、空洞,远离学生生活.这节课需要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气候类型与分布等相关知识作为铺垫,前后逻辑关联紧密.这节课在人教社新老各版本教材中均是重要主干知识.如何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选用最佳教学方法,凸显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反映.本文通过两节“同课异构”日常听评课的前后跟踪分析,梳理剖析人教社新老各版本教材的变化及其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影响.并基于此,深究个中原因,探究课改背景下,教师听评课教研中如何更新理念,实施教学改革.


一、鉴赏课例:中青教师、各显神通

二、优选教法:孰优孰劣、众说纷纭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标志,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其一是教材的改革问题,新课标教材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最佳载体,也是课改中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成功改革是新课改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其二,与新课标教材匹配的教学方法落实问题.教学方法是架通课改理念和达成三维目标的桥梁.教材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二者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答案是肯定的.

2004年5月第1版和2008年2月第3版教材均属于课标版教材.新课程理念认为,关注教学过程的教科书不应该只是一种从教科书到教师再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而应该是学生、教师、教科书之间的多项互动和探究过程.这体现了一种新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怎么写作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材的改革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提供了依托和保障.2004年5月第1版课标教材相对于老版教材而言,教材内容上进行了精简,即洋流分类只讲按性质划分的寒流、暖流两种类型;洋流成因只讲风海流成因.这就节省了大量的讲授时间,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预留了充足时间.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如读图思考、活动探究的设置非常利于问题解决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地理实验、小组合作等开展.这些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即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简而言之,课改之前的版本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单向传授,教学总体思路是演绎式,教师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课改之后的版本,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自我建构,教学总体思路是归纳式,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主动的.

三、探究原因: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如前文所述,课改之后,几乎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题,在教材解读、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两位教师为何差异如此之大?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

新课改前的课堂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知识掌握要求较高,把知识点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理解知识并巩固记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全部围绕知识本身,这是“知识主体”课堂的主要特征.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等理念,课堂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的经验、认知规律和探究过程组织展开,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显然,前文中提到中年教师仍然停留在“知识主体”层面.青年教师的课例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关于“同课异构”教研中的教材与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青年教师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教材编写方面,新课程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地理科学系统的束缚,不再停留于介绍地理知识和阐述地理原理,而是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培养合格现代公民的需要,这样的教材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实用价值.对教材的使用,青年教师更多体现“用教材教”,这是因为课改教材,内容不系统,呈现方式多样,必须补充、拓展一些内容.中年教师因为新老版本教材均熟悉,尤其是老教材早已谙熟于心,故只要“教教材”即可.

在师生关系方面,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和解释者,课堂教学常规表现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新课改理念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分享者,同时,学生则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参与者、合作者.

由于两位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等明显差异,因此两人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不同.然而,传统的教学是否没有值得学习之处?课例一中那位中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熟练牢固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知识体系,无疑都是传统课堂的优势.青年教师要想真正掌控课堂,由课堂主宰变成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分享者,首先必须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以及良好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否则,新课程新课堂可能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低下.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人才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是目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