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的情怀

点赞:21981 浏览:10356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澎湃的诗;也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从我25年的教学生涯来看,这只不过是某些所谓的“学者”的一种吟唱.在座的各位是否认同他们的观点?我在桐城中学工作了26年,见证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风雨历程,见证了农村学校20多年教育发展的欢乐与艰辛,26年中,收获的有欢乐的芳香,但也有困惑与迷茫.我的生活并非都是一首澎湃的诗,我的天空并非都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我也曾想离开三尺讲台.但时至今日,我还是一直坚守着教师岗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是一直怀揣着对学生、对教育难以割舍的情怀,才坚守到今天的.所以我认为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我不知道各位是否认同?今天我就想谈谈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情怀.

1用坚定的信念与敬业精神去支撑教育的一片天空——这应该是当代教师应有的情怀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平淡而辛劳的职业,人们这样来形容: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轮回.而教育却是一种神圣的事业.作为老师,对待教育必须要有一种情怀,而这种情怀首先要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从我走上三尺讲台那天起,我就坚定一种教育信念:要让农村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让更多的孩子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我87年大学毕业,直分到桐城中学.这是一所农村中学,坐落在桐城县城以北的一个角落,只有4栋陈旧的教室,3栋破旧的平房宿舍,满目苍凉.当时3栋破旧的平房宿舍,我们没资格居住,而是把一个旧的大教室(还是危房),用旧芦席分开,住五个人,这一住就是8年.这是当时的生存条件.

走进教室,这是一栋很旧的木楼,走在上面吱吱作响,如同风雨飘摇之中,楼梯间有“危房”字样,破旧不堪.这就是我当时工作的环境,也是当时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

听说当时学校很重视我们,安排我带三个年级、七个班的政治课、一个班的班主任,周课时21节课.我当时用三多来形容我的工作:“课时多、课头多、班级多”.早晨五点半钟起来看学生做早操,晚上备三个年级的课到12点,真可谓“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那个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我当时的工作量.

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量,我的思想有过动摇,想离开三尺讲台,当时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劝我改行,很有诱惑.但以后发生的几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坚定了我教育的信念.

案例一:第一个中秋节,有几个学生凑钱写了一盒月饼放在我办公桌上,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歪歪斜斜的几行字:“尊敬的老师节日快乐!你知识渊博,上课精彩,方法新颖,很有,大家都非常喜欢你!”,在当时非常贫困的条件下,同学们的这种做法和发自内心的这几句话,使我刻骨铭心,震撼心灵.从那一刻开始,我体验到作为一个老师的幸福与快乐.当时我们血气方刚、洋溢,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上课模式,同学们听得高兴、听得入神,每当我站在三次讲台上,面对那么多学生渴望的眼睛,面对许多家长的殷切期盼,我感到:教育是一种期盼,一种责任.

案例二:89年我带高三(1)班班主任,我班的一个学生张坤,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又遵守纪律,学习非常刻苦,有一天突然没来,问同学都不知道.我与我班的班长一道去了他家.他家住在离学校20多里的一个小山村,非常贫困,家徒四壁.父亲瘫痪在床,母亲骨瘦如柴,还有两个妹妹,一家的负担全落在母亲身上.我们在地里找到了张坤,问他为什么不去学校?他流着泪说:我很想回到教室上课,也舍不得老师和同学们,也想考大学,但面对家庭的实际情况,我只有放弃梦想,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件事令我刻骨铭心.

是的,在当时来说,农村的孩子,条件艰苦,生存都是问题,他们有许多的无奈,承担了太多责任.在当时,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也感到教育的无奈.我回到学校,将此事告诉同学们,全班同学都哭了.并在一个星期天,我和全班同学都去看望了张坤,大家表示,将来一定要帮助张坤.现在的张坤,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和张坤自己的努力下,已是当地的一个企业的副总.在这件事情上,我深感农村教育的无奈,深感一个农村教师的孤单与彷徨,但更使我坚定了尽我微薄之力,从事教育的决心,让我们认识到:“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真理.

在这20多年中,我看到农村的办学条件非常简陋,虽有所发展,但没有较大的改观;我也深深感受到农村的学生,大多家庭贫困,父母在外打工,挣点钱供子女上学的确不易.农村孩子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有通过高考这一“独木桥”,通过教育才能实现他们的梦想.于是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内定了一个教育标准,农村学校不在于每年有多少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不在于将来有多少学生成为高官与巨富,农村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平民教育”.农村孩子在于他们通过学习与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使他们将来能够为家庭、为社会多做点贡献,成为有一个有善良的品质、感恩的心灵、报国的能力的人才.我深深感到:实施平民教育,这是我们农村教师的责任.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说过:“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蓝色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个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汹涌而来.”(授意:教育精神与情怀)

我们应像哲学大师康德那样,时常仰望教育的星空,让教育的信念与精神引领我们,在人世间穿行,在心灵根底树起教育精神的宝座,将血肉之躯与崇高的教育精神相结合,去诠释教师生命的意义,去支撑教育的一片天空.

2用情感与博爱去点燃学生的心灯——这应是当代教师的情怀

爱既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也是教育情感的最高表现方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根植于爱.”从这些教育大师的身上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也就是对学生的热爱.关爱学生也是当代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尚的情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中学生是处于发展中未完善的人,我们不能用十全十美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不能对他们不完善之处或者暂时失当的行为求全责备.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放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也就是说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宽容与仁爱能反映一位教师的胸襟、人格与情怀,能造就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我们处处苛求于学生,甚至强制责罚学生,就有可能绞杀他们的智慧和灵性、扼杀他们学习的.面对着灵性可爱、青春飞扬的学生,爱且担忧着,痛且快乐着.我们要带着一颗宽容与仁爱之心,去包容他们暂时不规范的行为,去唤醒学生暂时迷惘的心智.当我们看到学生天天快乐地成长、学习天天在进步,我们的内心就充满幸福!

关爱学生,首先要理解、尊重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要了解和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要像父母一样去关心学生,去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要像朋友一样去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快乐.被尊重与被关心是他们内心所需要的,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成绩好、习惯好的学生偶尔间或不经意间问候一声,能成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动力;对习惯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多观察、多谈心、多关心,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发现他们“错误点”要及时说服教育,燃起他们学习的.这样的学生一旦转变,前途无量.

案例:“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93年我有一个学生陈磊,智力很好,但习惯不好(其实学习是一种习惯),懒惰、好动、调皮、谈恋爱、打架什么事都有他,我经过细心观察,了解他的特点,经常找他谈心,帮他树立理想与信念,引导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找回自信.我把他安排在班上学习习惯较好、成绩很好的一个班干旁边,交给这位班干的任务是:在学习上帮助他、在习惯上督促他、在生活上关心他.同时,我发现他有进步就及时鼓励与表扬,对于他谈恋爱,我告诉他“感情是环境的产物”这一道理,让他认识到随着环境的改变、认知水平的提高、思想境界的变化,人的情感也会发生改变.经过转化,他一天天进步,最后考入湖南理工大学,现在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老总.

温家宝总理也说:“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依靠的不是强制,根本上是人格的尊重,核心点在于爱心.爱心是温暖学生心灵的源泉,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用自己心中的大爱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之灯,让师爱伴随着学生成长,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情怀,也是作为一位老师应有的风范.

爱应该是自发的而不是故作姿态的,应该是甘心付出的而不是求回报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为此,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爱与宽容投之于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良知,更是一种奉献、一种践行.我们身为人师,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爱的阳光播洒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智慧引领着师生共同成长.

3用方法与技巧打造课堂教学的精彩——这也是当代教师应有的情怀

作为一名教师,做一名好老师,必须要上好课,这是一个老师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名教师应有的情怀.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给学生以智慧的灵光,能树立教师的师德形象和威信,能让学生终身难忘.如何上好政治课?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所谓教无定法.在这里,我只想从教学方法与技巧角度,谈一点我个人的做法,与大家交流.现在的教材,编写的是花里胡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特别是政治课,学生感到是雾中看花,头昏眼花,无所适从.为了帮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教材中走出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构建有效课堂,我创新出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来打造课堂教学的精彩.

方法如何找?我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从特点中概括出共同的规律,于是就找到了方法.我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一个过程,将这一过程分解为三个环节——阅读课本、记忆知识、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分析它们的特点,找出共同规律,创新出一定方法,去引领学生.

阅读教材:我创立了“宏观调控”法、结构图表法、三个W法等.如《政治生活》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看就是“三大行为主体(党、政府、公民)+四大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个方面的国际问题(国际关系、世界主题、多极化趋势、国际竞争、我国的外交政策)”.《经济生活》从宏观上看就是“经济一般理论+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与对策”.《文化生活》从宏观上看就是“文化的一般理论(文化的含义、特点、作用、关系、态度)+中华文化(特点、作用、精髓、发展)”等等.

记忆知识:我创立了名词解释因式分解法(例如:人民等于人民++、依法治国、精神文明、税收等于主体+目的+特点+作用等).意义表述有关 键 词法:政治意义等于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现代化.文化意义等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世界文化繁荣.经济意义等于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复杂问题化简法及数据记忆法(例如怎样进行文化创新“六找法”(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人民群众、正确方向)、爱国主义等于一个核心+四个方面、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于一个主心骨+两大优良传统+两种文化+两种精神等等.

解答问题:我创立了选择题“三环节解题法”(第一环节分析题干的材料及题干的设问、第二环节找出错误题肢、第三环节找出剩下正确题肢与题干设问的内在联系).材料分析题“两大步骤法”(第一步骤:分析材料与试题设问.分析材料主要是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关 键 词,找到材料的考试目的、意图.分析试题设问主要是定知识点及语言表达的逻辑.第二步骤:列要点:理论与分析并存、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精炼)等等.另外,我引导学生学会把教材浓缩,在市高考教研会上我作了专题发言.例如:经济生活“十个关 键 词法”(资源环境、科技管理、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新型道路、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五个统筹、科学发展、对外开放)等.政治生活“三大行为主体+四大政治制度+五个方面的国际问题”.文化生活“三大关系+10个为什么、怎么样”.通过方法教学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去点燃他们追求知识的心灯,激发他们学习的,引导他们学会创新,为他们指点迷津,从而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这应该是作为一位老师应有的情怀.4用淡定与包容去对待教师职业中的困惑与无奈

当代教师的情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科研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教师这一职业,可以说是最辛苦、最清贫、最不公平的职业.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有志于师范院校的学生聊聊无几,可见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非常低.我记得08、09年山东省教育厅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在全省开展了一次探讨“追求教师职业幸福感”活动,结果教师的幸福指数偏低这是大家的普遍共识,07年北京利用教师节对广大教师进行健康检查,发现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教师不足20﹪,大部分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是谁动了教师的“奶酪”?引用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的观点,就是“职业倦怠”.(费登伯格用“职业倦怠”一词来描述那些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的职业人们长期处于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而教师就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教学生涯中有许多无奈与困惑:

困惑一:新课改的困惑

新课改的目的、宗旨、方向是好的,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从近几年教育实践来看,效果不佳.一、教材的编写与当前广大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的实际相脱节.现在的教材编写的花里胡哨、零乱繁杂,它要求学生要有渊博的知识、大量的信息、高度的归纳能力等,否则很难驾驭教材.而广大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有限,办学条件有限,教学设施不全,教师资源不足等,学生没有办法获取信息资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教材内容编写凌乱,有些观点表述不准.例哲学部分,在讲人的意识是怎样产生时,课本35面,“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请问:铁生锈、岩石风化等是人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吗?含羞草受刺激产生感应是人产生意识的前提吗?还有“主观能动性”没有明确的表述,而高考常考等.例如经济生活部分,公司的知识、国有经济的作用、供求与关系分割成两部分等.例如政治生活部分,国家性质、政府领导人员的产生、全国人大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中删除国家力量等等.概念模糊、表述不准、内容繁杂、体系零乱,给教师、给学生带来困惑.二、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不是减轻,而是加重.开设的课程多,课时少(例经济生活开两课时,要在高一上学期上完,难!),老师教得辛苦(课时少,又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学得很累,疲于奔命(课程多,课时少,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各门学科知识),只得请家教,现在不少学生从小学就请家教,没有节检测日.而上级有关部门严令禁止家教,不请家教又很难学好!所以才有“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因为学生的创新火花在小时候就被浇灭了,我们学生往往能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的冠军,但菲尔茨奖、诺贝尔奖中国人很难获得.教师很困惑.三、高考指挥棒使得新课改与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两张皮现象.高考对于中学教学所起到的指挥棒作用仍然像幽灵一样游荡在学校的校园里.可以这样说,如果课程评价方式、高校录取方式还是看高考分数,没有实质性改变,那么中学教育模式就很难改变,新课改精神很难得到贯彻.(一)当前各个学校的校领导,他们的治校思路和方略主要还是以“应试”为指挥棒,还是看分数看成绩,并依此来评价教师.(二)广大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模式,因为课时少,任务重,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开展活动探究,没办法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三)各学科的选修课形同虚设,大部分学校没开.(比如新课程改革政治学科配了六门选修课本,现在有多少学校真正实施了?原因在于现行高考不考).老师很矛盾、很困惑.

困惑二:教育行政化、官化的困惑

教育行政化、官化现象严重,扼杀了教师的积极性.现在有些学校领导官位思想严重,注重跑官.精力放在权力之争,没有办学理念,不懂教育教学规律,没有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启示:理念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水平.这话的确有一定道理),整天勾心斗角或者应酬官场.也缺少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有些学校的管理者甚至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挂在嘴边,不断给老师加压.对教师的评价不是看成绩,而是看关系,评优、评先、评职称看人情、看关系,谁与领导走得近,谁就是先进.使得有些老师,不重视教育教学,整天陪领导转.

困惑三:教师评价机制的困惑

在当前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机制,还是“应试教育”模式.

(一)唯分数论.现在不少地方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依据(如考核、评优评先、奖金分配、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成绩取酬等),过分关注分数,不注意教师专业成长及身心健康发展,把老师变成了工作机器.这种评价机制,老师很困惑.

(二)唯“荣誉”论.评职称、评优秀、评先进只看“荣誉”不看业绩,而这些所谓的“荣誉”许多是检测的,是靠关系不是看业绩获取的.每年因为年度考核、优质课、各种先进等荣誉的评比,都会让一些兢兢业业、本分肯干的教师产生一份怒气,留下一份怨气,消耗一份锐气.

(三)在现有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有些学校忽视教科研工作.(1)从学校领导角度看不是很重视.学校领导重视的是校园过程的建设以及高考成绩,在教科研方面不支持,认为教科研是教师的私事.有时想搞点教科研,更多是想通过科研搞出学校特色,追求“宣传效应”,而不是为了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2)从教师自身看.①参与教科研很多都是为自己的职称评定捞取资本,而不是为了自己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②评价教师主要是看成绩而不是看教科研成果,使得许多教师加班加点上课,忽视教科研工作.③搞教科研从课题的开题报告到课题计划的制定,从课题研究的真正展开到课题的结题,有着许许多多烦琐的“程序”,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既没有经验又没有时间,存在“研而不教”、“教而不研”现象,可见教育科研的质量是可想而知的.老师困惑.

困惑四:教师处境的困惑

有人把教师的职业比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现实中教师面临着许多困境:(一)生存困境:广大教师工作量大而劳动报酬低.在我校一次调查中,每周10课时(不含10课时)以下的教师占16.2%,10-15课时占50.7%,16-20课时占27.7%,21课时以上占5.6%,有个别教师每周30课时,绝大部分教师还要带早、晚自习.这意味着他们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不过,让教师们觉得累的还不只是时间,而是名目繁多的比赛、检查、考核.同时教师投入的劳动与获得的报酬不对等,我校的一节政治课是2.56元、班主任一个月的津贴是80元.我校有位语文老师去年带高三3个班语文,带一个班的班主任,一年所有的收入加在一块才6万元.(这位老师,家里兄弟三人,哥哥小学毕业,回家办了一个小厂,一年在外面跑2个月,去年收入80万;弟弟有点残废,初中毕业,做点生意,去年收人30多万,早就写了车子).据报道我国某些行业的高管如平安、中石油、中石化等老总年薪上千万,有的有4、5千万,相当于我们要活几百年.老师们困惑.

(二)发展困境:教师素质难以提升,专业难以可持续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方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目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遇到一种困境,教师职业培训不多而且质量不高.在教师的培训方式中,以讲座的方式进行的培训最多,其次为参与式培训,再次为开会的形式,观摩式的培训次数最少,教师进修那更是一种奢望.并且这些培训大都流于形式,无实质性效果.老师困惑.


困惑五:教育环境的困惑

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配合.而今天社会、家庭都把学生教育全部推给学校及老师身上.从社会环境看,校园周边环境极差,到处是网吧、歌厅、游戏室、餐馆等,乌烟瘴气.从家庭教育看,农村大部分小孩都是“留守小孩”,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些小孩平时自闭、自卑,性格孤僻偏执,管不能管,不管社会、家长压力大.老师非常无奈与困惑.

案例一:桐城孟侠初中学生“跳楼事件”.桐城孟侠初中一位语文老师,因一名学生没交作业,批评了几句,该学生就从二楼跳下,摔成植物人,家长在校大闹三天,至今还未解决,每年学校与老师负担20多万费用.

案例二:“杨不管”事件.2008年6月,事发安徽长丰县,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经贵老师没有主动制止,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称呼.此事在各方协商下基本解决,死者一方获赔20.5万元,其中杨经贵赔偿死者家属10万元.

案例三:《新安晚报》报道,2009年5月18日,宣城三中发生一起“学生打老师”事件.一位老师被打成鼻梁骨错位.

案例四:2009年6月8日,高考结束,吉林长春的几名监考老师遭到学生家长的围攻殴打,受伤住院.还有山西的“弑师案”等等.

可以看出,近年来,我们老师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较差,教师权利被侵犯好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学生的权益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加以保护(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而教师权益却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同时社会舆论与家长对老师的要求特别高,要求老师是“神”,教师不能犯错,一旦犯错,就会引起社会公愤,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铺天盖地的声讨,家长到学校闹事.广大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感到非常困惑.

面对种种困惑与无奈,我们广大教师,依然立足于三尺讲台,在本职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清贫与寂寞,就选择了忍耐与付出,我们不为名所困,不为利所累.我们用淡定的方式和包容的胸怀去对待我们所面临的困惑,我们深知我们的幸福在那里:当我们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享受成功,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当我们所教的学生成绩有提高、思想有进步,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当我们节检测日收到学子们的真诚问候和美好祝福,我们就会感到幸福;每当听说某个学生在外创建公司或者在某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教师的快乐与幸福如沙滩上的贝壳,在深一脚浅一脚中拾起.孟子曾说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纪连海也说:“老师最幸福的事,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和学识影响了学生的人生.”作为教师,用淡定与包容去对待教学生涯中种种困惑与无奈,用他智慧去引领学生成长,让学生感到了无穷的幸福和无尽的快乐.这就是一名教师应有的情怀.

教师的工作犹如一杯清茶,平淡是他的本色,苦涩是他的历程,清香是他的回赠.我在这25年中,收获的有欢乐的芳香(如高级职称评定早、享受过千分之三的奖励工资、评过市优秀教师、安庆市高评委委员等等),但也有过困惑与迷茫.但我淡漠名利,潜心教书.所以我深深地懂得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所说:教师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深刻涵义!

各位老师,有人说:教师是一支红烛,照亮了学生,耗尽了自己.的确如此,教师在教学生涯中,让时间苍老了青春,让奋斗淹没了岁月,教师用情感与智慧照亮了学生发展的同时,留给自己的是清贫与淡漠.教师是沙漠里的骆驼,驼着希望,驼着未来,沙漠里的绿洲,是教师耕耘的足迹,绿洲里的每一朵鲜花,是教师精心培养出来的思想与信念.做教师,没有耀眼的勋章,唯有无限的赤诚;没有显赫的权势,只有成功的喜悦.每当我们看着一张张学生毕业的留影,数说着学生一个个辉煌成就时,我们感动,我们幸福.教育是一种追求、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幸福体验、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情怀.她一首永恒的四季之歌.就让我们带着学生感恩的话语,怀揣着学生真诚的祝福,心中装着学生明天的希望,继续耕耘三尺讲台,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毫无保留地献给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创造着、收获着吧!

最后引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过的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