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考清华,非如此不可

点赞:17941 浏览:816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考过清华新闻传播学研究生,两次.一个朋友说: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才干得出来的事情.

第一次,众人看来,顺理成章——一个满腹新闻理想的高校大三学子,考一所好学校,拜一位好导师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决定.

第二次再出发时,我已经毕业3年,换了3份工作.作为一个姑娘,年纪也从粉嫩的21岁变成了不上不下的24岁.脱产考研,这个决定下得艰难而坎坷.

为了这个决定,妈妈多次小心翼翼地问:“你就那么想考研吗?如果考上,再读3年,你可就27岁了.”

爸爸半忧虑半讥诮地说:“姑娘可是不断贬值的,年龄越大越不好‘销’啊.到时候学历高年纪大,有哪个男的愿意娶你?要是工作做得不开心,你可以再换个工作,试试在职读研啊.”

所有人都在问,第二次考研,是不是非如此不可?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未毕业前在著名的南方报业当日报实习生.

带我的记者老师已有10年报龄,切题落点狠且准,待人又十分温婉可亲.我像一只新闻的小雷达,每天一早穿着清爽的衬衫去空无一人的办公室读报、看新闻、找选题、扫街采访.初夏的广州,高温与蚊虫出没频繁,为了方便,我不能打伞,不能着浅妆长裙,顶着同一顶帽子,狗仔队般跋涉在人满为患的车站、远在郊外的新闻发生地,深夜回家,衬衫上总能析出白花花的盐碱.

我以一种赤子般的热情满怀投入,4个月里,我迅速消瘦变黑,所做的稿子,也从百字小稿到了3000字的专版专题,心里总有一种将近10年的新闻理想付诸实现的快意.

有一次,我与一家晚报的实习生一起去暗访,避过所有机锋后,回家路上,那个年龄相仿的女孩问我:“毕业后你要留下来吗?”我说:“我想像我老师一样,考研究生.”

“考哪里?”

“清华.”

一种如梦初醒的信服在她脸上展开,“你好牛哦,我没你那么有志向,能留下来就不错了.”

我的老师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报系工作.我以为,是她的研究生经历为她提供了这样精准的视角和宽广的平台.我希望像她一样,可以在走出塔之后,对着“记者”这个职业,抬头挺胸理直气壮地说:我准备好了.

第一次考研落败后,我曾一度息了读研的心思,老老实实地开始工作,唯一坚持的,就是一直以来的新闻理想.

这个理想驱使我毕业后离开第一份正式工作——一家杂志的编辑,扎入当地一份以调查新闻立名的都市报当记者.辞别杂志时,我站在老总宽大的办公桌前,像学生罚站似的,一站两个小时.两个年代的人,对于新闻理想,一个不置一词,一个如珍至宝.老总说:“如果你留下来,一样可以写专题作调查;去都市报就是报道小灾小祸,还能有什么出息,你会后悔的.”

我想的是,比起在塔攻读学问,也许新闻实战更接近理想.小心翼翼地告别后,我迅速转身,风风火火六亲不理地当了一名正儿八经的记者.每天抹一把脸去报社抢报料,抢完报料去食堂抢饭,抢完饭各自四散采访,采完回报社抢电脑写稿.一周7天连轴不停转,我没有后悔.

茫茫一座都市,似乎一个垃圾桶底下都有新闻.久等公车不到,城市大堵车,是新闻;学生开学,家长豪车接送,是新闻;山区学生缺少字典,是新闻;还有征地拆迁、法院判决不公、农村旱涝等所有于己无关的事统统变成了息息相关可闻可感的人和事,我几近应接不暇,凭着直觉不停奔波.

但是所涉时间越长,越感到自己的无力.我会害怕对峙、质问和拒绝,但更害怕自己不准确、隔靴搔痒的采访.

从业近4个月时,有一个法院徇私的案子,一个关键人物一直百寻不得见,只知道住在宿舍楼里,好不容易通过四邻七零八碎的信息,得以在宿舍楼的水费公示表上找到了他的房号.我站在他的房门外,紧张得像一片萧瑟的秋叶,一遍遍地给自己打气后,我在门后拨通了他的.我试图沉稳地描述事件,但是他一句“我没有做过”就将责任推了个干净,没有任何挣扎和情绪.我一时语塞,最后只憋出一句:“我就在门口,如果你想说,我可以进门和你谈谈.”他回一句,自己还要复习准备迎接业务考试,没有时间,便挂了,再也没能打通.

一种难言的委屈涌上心头,走了那么远,问了那么多人,又累又饿,只隔一扇门,却找不到破门的办法.

虽说经验只能从实战中得来,但是在那些类似的时刻,我却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能否匹配理想.我想起了我的老师,那个切题狠准、提问准确、逻辑清晰的研究生,如果是她,会怎么应对?应该会四两拨千斤地问出真相吧.毕竟,在新闻名牌学府,研究生所能获得的专业能力和眼界举足轻重.

我的新闻理想,像一朵微弱的烛花,式微动摇.或者,在自己力有不逮之时,可以先敬而远之,找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韬光养晦,好好修炼?

半自愿地,我离开了这里.

我来到了一个级刊物的落地网站,工作倒也简单,主要做网站内容的维护,有时跟着去一些采访.日常接触之人,不少投机者和地方小官.领导也是一个研究生,只是他的毕业论文是我如何写的.

在这里所采写的文字,多半不会见诸报端,领导更青睐于用稿件换取实利.一个新闻能不能落地,只看当事人解决的诚意有多少.我从心底抵触这种借新闻来布幌的招式.

这种抵触时而也会被轻松的工作环境瓦解,“不过图一清静,用这段时间养养身体看看书也不错.”如此聊以了一段时间.曾经,我也想通过一己之力矫枉返正,自己找线索,自己成稿,但是终究无力无门.我干脆放任自流,看完一本本书,日子一天天过.

二次考清华,非如此不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传播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时逢央视《看见》开播,我窝在屋里,看了一个又一个的采访,心有如被一根棉线牵引,隐隐弹跳.

在那年十一回家路上,我看了《相约星期二》,书中有一句话说:“对生活必需的妥协,是要把物欲让位给心灵,珍惜内心的平静.”我想起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为何停顿.飞驰的客车上,我控制不住地让泪模糊了眼.我给朋友发了一条短信:我非同类,我想离开了.

我该如何重新出发?重回都市报不难,但是与之前相比,我依然稚嫩迷惑,能力有限,并无不同.我想起了我的老师,想起了当初考研的时光——与书共对晨昏,就像投绵入水,如饥似渴.

我希望可以更有能量,更沉静.我清楚这不是逃离火坑的避世,而是冷静的选择.区别在于,在现实中淬练过、在血水中泡过的我,更加坚定,更加清醒.

2011年10月27日,我打了一上午的腹稿,决意向领导请辞.

“我还是想考研、读书.”

“如果你想读研究生,我可以推荐你去读我这里的研究生嘛.”

“不用了,我还是想考清华.你的毕业论文我也已经写好了,发了,工作也交接好了.”

“你真的决定了吗?”

“决定了.”

挂断,我长舒一口气,将自己放倒在沙发上,抬头望出窗外,阳光正透过爬山虎,暖洋洋地衬出那股生机的绿.


二度清华考研路,70天征程,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