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开展性学习之我见

点赞:20632 浏览:942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中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不鲜见,但鲜有学校形成自己独有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色.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具体地、有针对性地融合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在具体的学科教学里彰显研究性学习的活力.我非常关注研究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并在课堂教学上开展了系列探究,把研究性学习引进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

一般而言,研究性学习所指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对任务的实际完成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运用非常规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例如,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这一部分内容,按照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师一般通过表格,以列举的方式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用什么材料最好,用什么试剂去检测,将会产生什么现象;接着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通常也是验证一下所设定的结果而已.反之,如果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体现在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中,则需另辟蹊径.如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先把常见的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测定方法向学生解释清楚,特别是在原理方法上讲清楚;然后为学生提供测定实验的相关设备;最后,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让他们把从家里带来各种日常食品(比如苹果、大白菜、鸭蛋等),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测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并形成简单的实验报告.由于学生的实验是在对操作结果无从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就将课本的实验变成了探究性实验.如此一来,探究性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由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拟定相应的研究课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所在.研究性学习系统就可以分解为提出检测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和得出结论以及陈述表达等多个流程节点.与此同时,教师拟定学习重点时,必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与学科有关的问题.就高中生物的学习难度而言,我认为应该略高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好,即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提出的问题切忌不可太难,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有专家曾说:“基础教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不但要重视教学目标,更应该重视学习过程.”这种重视学习主体感悟的教学思想,就是看到很多探究实验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参与者能从失败的教训中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研究,从而端正研究态度和树立真正的科学精神.

目前,生物课时不足,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明显障碍.有些适合学生探究的课程,如果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但如果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则可能需要几个课时.学习时间的无节制必然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所以,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最现实的是开展一些少而精的选题探究活动.


根据观察发现,研究性学习往往有以下极端的表现:做实验时学生热情高涨,讨论交流时却死气沉沉,小部分学生不愿意表达对实验的感受.在教学报刊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某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学校观摩,来到一个生物课堂.当学生到讲台前领取蚯蚓时,由于蚯蚓太滑的缘故,很多掉到了地板上,不少学生不得不爬在桌下或地上,费了好大周折才抓到试图逃跑的实验对象——蚯蚓.这时课堂一片混乱,但是教师并没流露出半点不快.这位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似乎很差,但学生的收获却很大,因为每个学生都亲自感受到了蚯蚓黏滑的体表及蠕动,有的学生甚至还勇敢地品尝了蚯蚓的味道.这种情形,在国内的生物课堂是难以想象的.教师为何不直接把蚯蚓分发给每位学生?或者按照常规,让学习小组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呢?检测设在实验前,教师就将实验用的蚯蚓用解剖盘装好,整齐划一地放到每位学生的桌面,我想实际效果可能大相径庭.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关键是美国教师注重开发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赋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上的自由.有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兴趣自然倍增,创新性教育才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创新性教育不应是一种按模具生产的刻板教育,而应是潜意识地渗透到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中.

诚然,常规的生物教学具备传统优势,但也存在着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不足.例如,多数情况下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能被动地当沉默的观众;教学貌似面向全体学生,实则忽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过分关注教师如何教,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德育、美育的渗透.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有些地方以限制教师讲授时间的办法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但学习效率的高低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时间的长短来评价.所以,教师应该在保障学生学习时间的基础上,赋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自由,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保证每个学习个体的学习活动空间

在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比如“生态系统”一章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平衡的水族箱,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学生初步掌握书本的相关知识后,让每个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探究:水族箱内的生物按地位分有哪三类?如此设计的水族箱中的动植物是否能生存?原因何在?学生回答不一.鉴于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一个水族箱,并种养上一些动物和植物,观察记录水族箱的情况.一周后,我让学生介绍自己制作的水族箱中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学生兴致勃勃,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实验记录.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的学生,我都让他们作了分析.这些措施促使学生纷纷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水葫芦生长泛滥所引起的生态问题.面对这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就自己提出的问题展开辩论,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另外,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问题时,同学间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每个学生在这种自由探究的活动空间中都得到了进步.

生物课堂开展性学习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和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空间

在游乐园里,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以同一种方式玩同样的玩具,学习也是同一个道理.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却要求不同品质的学生保持相同的学习进度,结果优生“无事干,吃不饱”,差生“干不完,吃不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探究的自由.根据这一情况,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探究方向,并允许学生对实验课题有不同的应对策略.这种新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面向差异较大的众多学生教学时的不足,从而真正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不断地变化和丰富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

一场戏拍得如何,与导演选择的场景有很大关系,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对实验室、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大自然等空间,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同时,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厚爱后进的学生,让探究者敢于质疑.此外,教师还应时刻注意挑起“矛盾”,制造“事端”,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宽知识面.当然,一些具体的问题还是要放在实验室、大自然及社会实践中去解决.

(责任编辑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