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技巧

点赞:10165 浏览:432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取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语文教学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教学过程,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结合学生情况对教学技巧进行多项实践,通过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教育、课堂反馈等多种方式,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提高能力.

关 键 词:课堂教学;多媒体;情感教育;反馈

教一篇课文有些教师往往有恨铁不成钢的感受,总是希望学生能理解得透一点,学到的知识多一点,因而从头到尾,巨细无遗,字词落实,句段落实,从上课讲到下课,可是学生却如水过鸭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面临的困惑之一.对此,我认为,教一篇课文,不能机械地规定每节课讲多少内容,练多少时间,而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特点,从学生的愿望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抓准重点,精讲多练,重点的句段应该重点分析,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教材深入钻研,精通教材,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才能讲得精

随着教材的改革,课文的质量将会越来越高.好的范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广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和圆熟高明的语言技巧.要抓准重点,除了要舍得“割爱”外,还必须“抓之有据”,抓重点的依据有三:一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的规定,确立各年级的“主攻方向”;二是根据不同年级各单元教材的特点,确定各单元备课的教学重点;三是老师在备课中要结合本班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的实际,最后确立每一课完成教学重点的方法和深度.一句话,就是要做到既有通盘考虑的长计划,又要有落实到每一课的具体安排.各课的重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相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抓准重点句段,凸现重点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司马光》的四、五段,第四自然段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水缸里,其他小朋友惊慌失措,第五自然段司马光沉着、坚决、不慌,举起石头砸缸救人的机智、勇敢,形成鲜明对比.教师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质疑讨论教学,并作强化性点拨,学生只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不难了.

二、要把握好深层句段,还必须正确处理好重点与面的关系和重点与难点的关系

(一)重点与面的关系

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语言技巧,以至思想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篇课文的“面”.如果对这个“面”和教学重点的关系处理不妥,就会“点”、“面”皆失.我们有的老师曾把抓点理解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课文中抽出一条“筋”,或割出一块“肉”来讲,结果学生不但对全文基本内容茫然无知,而且对重点的东西也感到抽象、费解.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重点必须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既要“结合”,就必须吃透点和面的内在联系.虽是“点”,即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去理清全文的来龙去脉.既要“带”,就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有详有略地把有关联“次点”带出来,既借“次点”辅助重点,又在说明重点之中适当地附带解决一些关系较直接的次点.至于字、词、句、段的知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则更应抓与重点紧密关联的字、词、句、段的分析和练习去脚踏实地解决重点.当然,以点带面决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也不是什么都“带”.为了突出和保证重点,对“面”上一些重点关系极小的东西,甚至可以只字不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技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重点与难点的关系

课文的深层句段,常常就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但也有例外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我认为:教学重点,既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中心、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难点,则主要表现在有关内容的深度大,即学生掌握较困难上面,它未必很重要.所以,两者不一致,应以教学重点为主要矛盾来抓.当然,即使有时难点不是重点,它也是课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难点的解决与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重点的解决.所以,我认为:难点的处理应根据课文实际作具体分析,如果重点与难点关系密切,难点不解决,会明显地成为解决重点的“拦路虎”时,我们就把它作为一个“次点”适当解决,以“基本通过”为限度;如果难度较大,不解决对重点的影响不大的,我们则简单一点就可以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教学破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课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本文是作者六十年代初的作品,现在的小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播放自治的第一段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漠漠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二)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

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三)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

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自治的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话的深刻含义: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然后,再出示“图文片”,本片中的文字部分还是爸爸的话,背景部分的图片共6幅,上面3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下面3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这张“图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赞美边疆建设者.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学习,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关注差异,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学习负担.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