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试题勿忘学科特色

点赞:15774 浏览:696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以来,命题改革,一直是广大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许多教师不断摸索、实验,创新着学科的命题,这些对课程改革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对命题的改革中,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设计了综合性试题,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查,这说明我们注意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笔者发现,很多综合性试题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知识在被综合之下失掉了学科特色,变的面目模糊甚至面目全非了.

请看下面两道题例.

题例1

张明是一位五年级学生,下图表示的是他一天放学后的活动情况.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谈谈你对张明的评价.

题例2

下面是小华一次考试的各科成绩统计图.请你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华学得较优异的科目有(),较差的有(),一般的有().

(2)从图上看,小华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成绩上看他的()较差.

(3)你对小华的学习有什么建议?(简要陈述理由)

(4)请你为小华拟定一个学习计划.

你说这两道题是数学题还是语文题?

从外貌上看,一个是折线统计图,一个是条形统计图,都是数学题.可我告诉你,按照作者的说法,这两道是不折不扣的语文题,题例1选自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山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小学语文教学》2005.1刘仁增写的《语文命题新思维》,题例2选自《中考带给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思考》,作者徐秀清,刊在河南省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2006年第5期上.

题例的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两道题的呢?

题例1的作者认为:题例1“是一道颇具综合性特点的试题.首先是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生要想对张明作出个人的评价,看懂这幅折线统计图是关键,也就是说先要明白图中的每个线段所表示的意思,因而必须具有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这就涉及到数学学科的学习内容.其次是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这幅折线统计图展现的是张明放学后17:10――18:00之间的行动情况,尤其是张明曾经在“商店”“游戏机房”“邻居家”三个地方停留过,这就给学生的个性理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每个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对张明的行为作出不同的解释和评价.有人认为,张明是个贪玩的学生,他到商店写零食吃,又去游戏店打电子游戏,再到邻居家玩,很迟(应该是“晚”)了才回(改为“到”比较好)家.而有人却提出相反的意见,认为张明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到商店是帮妈妈写生活日用品,路过游戏机店时看见别的同学在玩,便进去劝阻,最后又到邻居家为生病请检测的同学补课.在分析信息展开评价的过程中,尽管结论不同,但都表现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判断,而且从否定或肯定的答案中受到启发,或吸取教训,或视为榜样.”“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拓宽命题思维,拓展命题空间,打破学科界限,贯通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赋予试卷丰富、多样的功能,尽可能使有限的试卷成为融合听说读写能力、整合三维目标、汇合学科知识的载体,从而全面、综合地测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综合性试题勿忘学科特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生语文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题例2的作者说题例2“充分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数学统计图的分析能力,而且考察了对图中表现出的实质问题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本题还包含了调查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和认识,以及怎样有效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是一道‘多功能’考察题.”

笔者以为两位老师对题例的分析不可谓不深入细致,只是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两道题放在语文学科里,它们的语文性在哪儿?

题例1的作者说做此题的“关键”处,需要的不是语文基础知识,也不是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是数学知识,“必须具有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什么是“必须”?就是不“具有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就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换句话说,不会数学,这道语文题就不能得分了.你说这是考查语文还是考查数学?这道题能不能体现个性阅读呢?笔者认为不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能力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阅读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语文的阅读特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这里连叙述文字都没有,所谓阅读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但在作者看来这样“就给学生的个性理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呀,反正就是去过这三个地方,可以敞开了想.你说,张明放学后用50分钟走了400米,其间曾经在“商店”“游戏机房”“邻居家”三个地方停留过,他都会干些什么呢?倒是可以根据三个地点写成一篇文章,只是那个图反而多此一举,干脆任其根据三个地点来想象作文多好.


题例2的作者说的“学生对数学统计图的分析能力,对图中表现出的实质问题的分析能力”都是数学的目标,而且要提出建议、拟订计划也要建立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没有数学也是无法正确回答这道题的.

正象题例1的作者所说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语文的综合性不是各学科的整合,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等多方面内容整合在一起,但它首先应该姓“语”.所以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用哪种方式,落脚点都应该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而不应该放在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上.这是语文综合性的根本.我决不是在鼓吹学科本位,也不是要把语文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但我们不能因为语文的综合性而让它失去了语文性,语文就是语文,在命题中一定要旗帜鲜明地突出学科的特色,“尽可能使有限的试卷成为融合听说读写能力、整合三维目标、汇合学科知识的载体”的目的是“全面、综合地测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开了“语文特色”就不会有“语文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