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

点赞:6034 浏览:205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我校德育的校本课程,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本人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关 键 词: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中华民族自古有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美好传统.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随着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相应的“小皇帝”、“小公主”也越来越多,长辈对他们有求必应,可谓溺爱,社会、学校对其关怀备至,造成当前不少初中生,特别我校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以我为中心”的习气.他们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怎样”,不知“要我怎样”.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们的教学工作的重点.

要想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自己要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意义.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我们来自于父母、我们存在于环境、我们成长于呵护.我们受恩于父母、我们受恩于环境、我们受恩于呵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欠下了恩惠的账单!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更是无法偿还这张恩惠的账单.人生的遗憾、愧疚、忏悔都来自于感恩的不足,感恩将使人生少一些遗憾、愧疚、忏悔.因此感恩的范围应该包括:父母、家庭、社会、自然、自我.我们还要让感恩成为推动和弘扬真、善、美的原动力,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启动良知的源泉,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压力、包袱、负担、任务、责任、习惯、原则、使命、信仰、动力、.当感恩深入人心的时候,人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就会到来,真正的和谐社会就会到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要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1.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恩”

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不仅是为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所设计,而且从阅读识字、口语交际到写作,从现代文到文言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2、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3.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等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融,齐头并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要看教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只有钻进文中,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言因素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去,还要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提高了他们的想道德素质.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涿州市孙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