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反思

点赞:27729 浏览:1294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探究性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广泛开展,但在探究的意义、形式、深度和广度上却存在不少误区.本文从一节课堂实例出发,以教学案例和教学片段的形式,对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以期引起广大同行的关注.

【关 键 词】新课程实验探究理论探究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3-02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许多章节中,重、难点大多设计成一个个探究过程来加以展开和突破,可以说,探究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均以探究教学为必选方式,各类公开课、示范课都离不开探究,有时一堂课中,探究活动贯穿始终.那么这样的教学实践,究竟有多少效果呢?

1.对一节教学案例的评析

这是一节青年教师的探究教学公开课案例,课题为“氯气的化学性质”,内容见苏教版新裸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P41-44.现场教学基本情况如下:

(1)“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生成物”的探究教学:课本〔实验2〕,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探究产物是否为氯化钠?

点评:氯气和钠的反应是属于高中化学中典型的活泼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气的性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钠和氯气的产物是唯一的,本人认为可以不用实验探究产物,加上本节教学任务繁重,这里可侧重原理分析,千万不可在这种环节“大动干戈”.

(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的探究教学:按照课本要求教师把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现象:红热的铁丝继续燃烧,产生大量棕褐色的烟,师生互动,老师提出棕褐色的物质是FeCl2还是FeCl3,同时老师还给出检验Fe2+、Fe3+的信息,由于信息是全新的,学生在探究产物时花了比较长的时间.

点评:由于Fe的性质还没学,Fe2+、Fe3+的检验更陌生,不应该在这里提出,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氯气能否溶于水”的探究教学:学生实验设计方法一:将少量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布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点评:探究实验中方案的选择很重要,这两种方法都合理,但本实验由于氯气有毒,现象也不是特别明显,建议按书本的要求在密封容器中进行,减少污染.

(4)“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的探究教学:

实验用品:玻璃棒、表面皿、胶头滴管、pH试纸

实验药品:AgNO3溶液、稀硝酸、氯水

实验方案:①用pH试纸检验H+;②向青霉素小瓶中滴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

实验现象:pH试纸中间部分变白,周围变红.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氯水中有H+和Cl-,氯水有漂白作用.

点评:这个实验探究过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内容,每位教师都对其十分重视,这节课该处的教学探究开展得也较好.但这里重要的是方案的选择,最好能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可以顺势优化方案,要向同学说明,这里不仅仅是方法优化的问题.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案,体现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这两种探究方式均很重要.


(5)探究“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什么”:实验设计让氯气先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再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然后进行对比实验,并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排除氯水中不起漂白作用的物质.

点评:由于时间关系,(5)的探究未能进行,虽然方案的设计比较好,但由于前面某些环节过于低效耗时,影响了后面的进度,只能留下一些遗憾.

2.对探究教学中一些行为或观点的反思

2.1不论“已知”或“未知”,探究内容面面俱到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反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化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其实在生活或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这些“已知”的内容无须再探究,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教学实践中很常见,且越是在公开课场合越多见.究其原因,多是因主观上想追求多一些探究的形式,而不去考虑学生是否需要?或者这些内容是否适合探究?探究是否有意义?

而且,这种面面俱到的探究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主要教学目标的无法完成,上面案例中如能在前面的环节中省去那些不必要的探究,则(5)的内容均可完成.

2.2化学的探究教学就是实验探究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或实践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因此,探究学习并不局限于实践活动,化学的探究教学也不局限于实验探究,更不等价于实验探究.上面的逻辑探究即是一例.

2.3探究就是放手让学生各自自由探索

这也是探究教学中的一种常见行为,它不适合于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主要是学生的探索,但有些时候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去探索,只能是一种盲目的、低效的探究行为.学生在活动中不是一个个无关、独立的主体,且限于知识和能力的片面性、局限性,许多探究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合作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也是合作和讨论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强调的能力之一.同时,某些时候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方法的指导.

2.4照搬教材,“千篇一律”,不问学情,盲目探究

笔者在同一年级听课时发现,有时同一课题的探究教学,几个班级的课堂案例,竞然一模一样,教材怎么设计,教学就怎么进行,千篇一律.殊不知,教材也不是“金科玉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实验条件、不同的学生,不可能存在一套适用于一切学情的教学案.

上面的教学案例中,课题已经确定,目的也已明确,但方法可以另外设计,药品也可以另找,探究的装置也可以改革,探究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这一切,需要教师对实情的详细分析,这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备学情”.

3.化学探究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3.1对学生的要求

(1)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事实材料,提出问题或某个猜想.

(2)有计划地收集材料或证据:先订出探究计划或方案,其中包括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主要途径有:观测、实验、调查、查阅文献或工具书、访问专家学者、观看视频录像、借助网络等.

(3)科学解释:对收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4)结果发表和评估:论证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探究结果的科学性,并对探究过程作出评价.如果结论与猜想不符合,则需重新确定探究方向、重新制订探究方案,重新探究.

3.2对教师的要求

(1)提供的问题要有科学性和价值性:具有正确性且有科学意义,以学生目前水平能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且不会耗时很多.

(2)指导学生寻找和收集材料或证据: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证据中提炼解释,寻找搜集到的知识与现有知识间的某些关联.

(3)释疑解惑:对学生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且通过同学合作仍无法解决的疑惑进行解释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结论.

(4)积极评价:对学生在探究中表现出的智慧、能力、态度、信念,给予鼓励和表扬.正面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和对学科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