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中外文学作品赏析的课程改革

点赞:5515 浏览:169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学赏析的课程改革是高等院校通识课程改革中的热议话题,本文从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中外文学作品赏析》一课的改革实际经验为依托从课程性质、教学内容、考核方法三方面来探讨文学赏析类课程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方法.

关 键 词:《中外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改革;实际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04-02

《中外文学作品赏析》是我院新闻专业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以提高新闻专业高职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为首要目标.开设至今,此课的受欢迎程度较高,但具体到课程的方方面面仍有不少地方需要继续改进.特别是针对高职类新闻专业,这一课程的改革方向需要结合高职的特点和新闻专业的专业特色来分析.

以下将结合业已取得的《中外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改革成果,分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文学赏析课程性质出发,扭转功利性教育观

文学赏析这类课程以普及文学常识、提升文学修养为主,是一种与高校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相联系的教学行为.但在当今讲求“轻阅读”、“悦读”、“微读”等迥异于经典阅读行为的时代,传统文学作品的赏析内容和方式都在饱经非议和冷落.虽然在我院的授课效果较能让人欣慰,但学生也时常抱怨说此课程“没用”.文学赏析到底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多大的裨益?坦率地说,所有的文学类课程,除《应用文写作》外,其余都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更无法直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也是高职院校文学类课程的尴尬所在.如果从功利性教育观出发,文学赏析课是“无用”的,但是“无用”并不等于无价值.高职院校虽然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但这并不代表着应用型人才就不需要人文素养.因此,不论是授课者还是接受者,都应该将文学赏析的课程目标定位于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

二、从高职类新闻专业性质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文学作品赏析课程,都是选取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或者以文体四分法来结构全书,或者以时间顺序来谋篇布局.而这类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不管以何种方式来安排选文,选文数量一定要多,作家范围一定要广.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不尽合理.由于选文数量之多,而课时量又有限,教师教得“点到为止”,学生学得“浅尝辄止”.针对上述实际问题,教此课程的授课内容应在选文数量和选择角度上做出改革――在以历史为主轴的基础上,摒弃作家或文体分类法.对于文学作品的划分,仍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由于我院新闻专业有《中国古典文学》这一先导课程,所以,在具体的授课实践中,文学作品赏析偏重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现以外国文学授课内容为标本进行分析.

结合实例中外文学作品赏析的课程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学赏析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外国文学首先被按照时代分为九个部分――古代部分、中古部分、文艺复兴、古典和启蒙文学、浪漫主义、近代欧洲现实主义、现代欧美现实主义、现代欧美现代派、近现代亚非文学.而在这每个部分又安排有六个板块――一位作家、一个作品、一部电影、一处文化名胜、一篇作文、一份书单.这六个板块的安排,结合了学生的接受层次和接受习惯,同时考虑到新闻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及课时数量.高职学生的文学课程其实不重在知识的获取,而更重在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心智上的提升.因此,无须将课堂变成一篇篇课文的分析课程,那样的授课方式其实跟中学时代的语文教学是无差别的.要让课堂真正变成文学的课堂,最重要的还是要遵从文学的审美特征.所以,要把教学内容从点、面条框中解脱出来,让审美感受首先占据学生的感知世界.上述的六大板块结构法,是用“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来关照人与文学之间的奇妙关系,借作家的人生来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正确认知;用“一个作品”的经典意义和丰富内涵来展现世界的丰富和多样,借作品的深刻性来加深学生对世界的感知;用“一部电影”的独特影像叙事特点,来展现长篇作品的恢弘与阔大;用“一处文化名胜”来彰显文学、文化、文艺馈赠给人们的丰富遗产,以及它们永恒的魅力与影响;用“一篇作文”强调新闻专业学生对人、事、情的观察、领悟及分析能力;而“一份书单”则是推荐给学生在课堂之外,进一步了解某一时期文学全貌的书籍名单.除最后一个板块外,其他五个板块全部在课堂完成,每一个时代部分共计六个学时.当然,由于板块中实际的讲授其实只有作家、作品、用电影来展现的长篇作品、用文化名胜来承载的文学内涵这四方面,所以,每一个板块中所选取的内容要尽可能具有时代代表性.如浪漫主义部分:一个作家――乔治桑;一个作品――《西风颂》;一部电影――《三个手》;一处文化名胜――巴黎圣母院.乔治桑虽不是最出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但作为一名女作家,她是极具人格魅力和传奇人生的,她是一个可以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例子.而一部作品《西风颂》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代表作,特别是最后一句名言,常常成为这一环节讲解的,也是学生讨论的热点.一部电影《三个手》,大仲马的代表作,是一部通过叙事情节来展现浪漫主义风格的佳作,不仅让观者了解了法国人文的情怀,同时手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一部电影”这一板块,时常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一个版块,这正是紧抓文学审美特征和对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最好运用.一处文化名胜巴黎圣母院则是专门从巴黎圣母院的人道主义内涵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的关联性上,力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领会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主旨和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在更具体的故事中去感受巴黎圣母院所代表的宗教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文学赏析课程作为我院新闻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时刻联系专业特色,特别在前四个板块之后设置了“一篇作文”的写作板块,而且是当堂写作.写作的要求只有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前四个板块,表达个人当下的思考或心情.当堂写作非常能够锻炼人的思维和写作能力,而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写作能力对于他们而言尤其重要.从现有成果来看,这一板块的设置是成功的.

三、从改革考核方式出发,力求学生积极参与

本课程的常见考核方式,往往都是一篇期末论文或者读书笔记了事.但对于新闻专业的必修课来说,惯常的考核方式显然无法达到课程的目的.因此,对文学赏析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改变教师“独角戏”的格式为目的,加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由之前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改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同时,平时成绩的取得强调课堂内容的参与度.比方说,教师会提前公布下一个时代所涉及的板块分别都有什么内容,邀请学生当某一板块的主讲人,成为主讲人的学生将会比其他同学的起评分数高出30分.除了邀请学生当主讲人之外,教师还经常在某些具有板块后设置评论环节,当然这种评论因板块内容而异.每次评论的成绩也将计算入平时成绩之中.

虽然每一位师者都希望学生主动参与,不需要用考核来激励,但我们也需考虑到当学生们都已经习惯于老师一言堂而学生静静听的现实状况,或许,考核能够激励、鼓励,也是迫使他们走出表达自我的第一步.

基金项目: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新闻专业《中外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改革研究”(YKY201301).

作者简介:张然,女,山东济南人,文学硕士,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闻传播系讲师,主要从事文学及新闻学方面的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