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备考建议

点赞:3178 浏览:93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人把高三复习比喻成持久战,在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复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复习策略

1.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高三复习很容易陷入怪圈:迷信资料、深陷题海.必须承认,完成一定量的练习,是高三复习的重要手段,对于巩固基础知识、熟悉破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脱离课本,完全被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对练习不加甄别、不加选择,很可能就是在进行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原地踏步.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只有在“精”字上下功夫:教师要率先跳进题海,遍尝甘苦,精选习题,选题既要有时代性、启发性,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又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力争使学生做一题会一类,练一题习一法.教师评讲习题也要追求精炼,既不能对完答案就万事大吉,也不能全部包办,讲得太全太透,要留点包袱给学生,让他们有探求知识的渴望、自主思考的动力,而不是助长学生的依赖性,更不能养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2.加强反思,将方法转变为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高三后期,各种练习考试接踵而至,试卷很快就会堆积如山,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小结,咀嚼消化,恐怕做再多的题,都只是疲于应付,囫囵吞枣.因此,建立一个化学的好题集、错题本,把每张试卷的精华部分按照知识点或者题型剪贴成册,化整为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星期),就应该停下复习的脚步,回头看一看、想一想,这段时间的复习有没有收获,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巩固和深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特别是一些代表性的题目值得仔细揣摩:它属于什么题型,考查了什么内容,审题有什么技巧,解题有什么关键,答题容易出现什么错误,还可以另辟蹊径,有其他的解法吗?只有这样不断的反思和挖掘,才能使知识得到弥补和完善;只有这样不断的联系、比较、归纳和发散,才能抓住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最终实现知识的零存整取.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方法是理性的,而习惯往往是感性的.相信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疑惑,平常的练习做得不错,怎么一到考试就大失水准呢?这里面有心理素质的原因,也有方法和习惯的问题.平常的练习中,时间充裕,心态放松,多数学生能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和思路理性答题,但是到了考试中,尤其是高考,时间紧张,同时带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根本不可能慢条斯理的深入思考,有的学生只能被动应对,头脑中冒出什么就答什么,这时候起支配作用的就是平时自己养成的习惯,老师讲的方法完全被忘到了九霄云外,只有等试卷发下来看到扣分的时候才回想起来.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把“老师的”变成“自己的”,形成一拿到试题,不用刻意提醒,就能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去做的习惯,才能让平常积累的经验在考场上发挥作用.

考试的经验是全方位的,从心理调节到时间分配,从答题顺序到书写习惯,都要善于从事后的反思和小结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努力改进之.

3.动手实践,落实实验

实验一直是复习的难点.新课教学中很难保证每个实验每个学生都能动手练习,教师也无法做到一对一的操作指导,有些学校限于物质条件,可能有些实验直接就是在黑板上讲的、纸上练的,这些客观原因都造成了学生对实验的隔膜,某些本来通过简单实验就能获得的知识却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无论老师怎么讲,学生总是觉得理解起来很困难.例如2010年新课标卷第28题反应一段时间后锌的颜色,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就很难想象它是灰黑色的.针对这种情况,有条件的学校不妨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让高三学生再次走进实验室,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有目的的重新去做实验,相信学生会比坐在课堂上听讲有更大的收获.比如选择“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就能练习灼烧、过滤、萃取等操作,“莫尔盐的制备”就可以练习称量、溶解、烘干、蒸发结晶等操作.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也可以在实验室里由教师利用实物边做边讲,比如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测量气体的体积,如何防止气体的倒吸等.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让实验陪伴着我们的学生,贯穿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始终,让化学探索和发现的乐趣超越考试,超越分数,成为学生终身不忘的学科印象.

二、答题策略与非智力错题提示

高考答题时,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在这里教师应主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答题的策略

1.充分利用好提前发卷的五分钟

高考中每科都会提前五分钟发卷用来填写答题卡、试卷及草稿纸上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并贴条形码,但有的考生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按要求做,却忙着勾几个选择题,觉得这就是抢分.其实,抢答行为既不被高考所允许,从宏观来看,也不利于自己心态的调节,还很可能因小失大.考试难免有压力,进入考场,大多数人都会有如何让自己冷静下来,其实这五分钟就是个调节的机会.利用这段时间逐项认真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强迫自己摒弃杂念、集中注意力、理清思路,从而为考试预热.机器尚需预热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学生要进入最佳考试状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更何况,在这些信息的填、涂、贴的环节上一旦出现疏漏,所造成的影响恐怕绝不是几个选择题所能补偿的,所以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那这五分钟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在做好准备工作后,不妨静下心来好好看题,特别是放在卷后的选做题部分.对于有能力完成多个模块试题的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比不同模块试题的难易程度,趋易避难,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试题.而对于只重点复习了某一个选修模块的大多数学生而言,题目是固定的了,但是可以通过读题看题,判断其完成难度后在答题顺序上做出一定调整,毕竟放在最后的试题并不一定就是最难的,易题先做,才能多得分.

提前看题,虽然不一定马上动手就做,但在头脑中留下题目的概况,就是播下了思考的种子,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酝酿,也许开出的花朵会鲜艳.

2.时间分配要合理

理综考试的答题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其时间分配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选择题可以快一点(一般全部完成的时间在45至55分钟),大题要慢一点.具体到每道题,审题要慢一点,仔细咀嚼每句话,甚至括号里的说明也不要放过,但答题书写结果就要快,果断一点.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遇到了拦路虎,第一是不放弃.以物理的大题为例,毕竟它的每个小题设置是从易到难的,前面一两问还是可能得分的,而化学的大题中,有些小题相对比较独立,也许不用了解试题的全貌,也可以回答,所以千万别全部放弃.第二是千万不要跟它“死磕”.毕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有些力所不能及的试题,在思考了上十分钟还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就一定要果断放弃了!继续耗下去,徒劳无益,还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其他题目上去.3.答题的顺序要适合自己


每个人的学习水平都不一样,适合别人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你.所以选择哪科先做,总的原则应该是先易后难,从自己最擅长的开始.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哪科最差,就从哪科开始,以为多花点时间,就能多得点分.时间的量变不一定会带来分数的质变,投入和产出并不总是成正比.花费大量时间,做得磕磕巴巴,最后是浪费了时间,弄坏了心态,在慌乱中完成剩下试题,结果可想而知.

通过复习,每个学生应该都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高考中不要临时改动.另外,一般不建议大家先做第II卷,再做第I卷.这有违一般的思考和心理习惯.

(二)考生易错提示

化学的主观题主要以填空的方式呈现,忽视答题要求而引起的技术性错误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其实在答题前只要再多花那么个一两秒钟重点扫一眼每空前的最后几个字再落笔,恐怕这类错误就能得到避免.例如:

(1)是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2)是名称还是化学式?

(3)是结构示意图,还是电子式或者结构式?

(4)是电子排布式还是电子排布图?是指基态原子还是价层电子?

(5)顺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

对各种化学用语的考查重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在阅卷过程中习惯于先看什么,什么就是考查的重点,或者说就是学生最易错的地方.例如:

(1)水解或电离方程式首先就看是不是可逆符号,其次就是沉淀或气体符号(单水解不生成沉淀或气体).

(2)热化学方程式首先看状态,其次看焓变的符号和数值、单位.

(3)电极反应式首先看得失电子及数目.

不论是何种方程式,都必须“系数最简”.化学方程式明确反应条件的,必须写出.

化学计算中易犯的错误有:

(1)单位.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

单位的换算也很重要,如溶液密度常用单位为g/mL,计算浓度却是用单位L.再比如给出晶胞棱长单位为m,所求密度的单位为g/cm3.

(2)总量.如“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总量,你却只求了分量.

(3)求的是“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要看清楚.

简答题一直是学生比较怵的东西,有时候填得满满的,却一分也得不到.关键在于平时要熟悉答题的格式,抓住要点.也举几个例子:

(1)实验现象.海陆空、气液固,要完整.语言要具有科学性.

(2)实验方案.“操作、现象、结论”三要素要齐全.使用什么试剂要指名道姓,如加入少量硫酸,而不能笼统回答酸.结论要明确,不能说“是否”这样模棱两可的话.

(3)化学平衡.答题格式也可分为三个部分,如:“将盛有NO2的密闭容器加热,发现气体颜色颜色变深”,要求用化学方程式和相应文字进行说明,答案为“2NO2N2O4(书写有关方程式),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指出什么条件发生何种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如何),NO2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变深(指出平衡移动改变了什么物理量,并回扣题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位教师和每位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法和学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这是一个讲求科学和效率的社会,只要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达到每个人心目中的理想彼岸,你就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