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究

点赞:11423 浏览:465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中高职学校联合办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日益凸显.在中高职联合办学模式中,“3+2”模式是较好地培养高职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就高职院校“3+2”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进行探究,以期对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参考.

关 键 词:“2+3”模式;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衔接;探究

中国分类号:TP393

0.引言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既是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整个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3+2”模式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指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制度、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连接、承接关系,其中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和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中高职课程衔接应遵循原则如下:

首先,改学科本位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为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克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叠,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质量,而且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其次,统编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育部应统编各类专业教学计划,同一专业的中职与高职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原则是“够用,实用”,而且应避免雷同设置.

最后,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要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最后,设计“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目标全面对接.2.“3+2”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其中“3+2”模式是我国较早实行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一种形式,该模式包括由部分高等院校招初中毕业生举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及在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两种情形.其入学考试与普通中专相同.


一般分两个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以公共课为主,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进行一般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主要学习专业技术理论和培养职业能力.五年学习期间,通常前三年按中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后两年按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对通过相关毕业考试的学生,颁发高等职业院校的书.在这一模式下,学校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以上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能较好解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避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因专业方向偏差和教学内容重复所造成的学时损耗,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效率.同时,由于五年制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处于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阶段,只要引导正确,就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意识.不可否认,“3+2”模式存在着修业年限较长,学生缺少多次选择的机会等问题,但总体来看,“3+2”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最紧密的一种方式,能够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知识、能力、方法、品质的培养,教学与课程衔接较容易操作,能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是一种较好的培养高职人才的衔接模式.3.“3+2”模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

重庆某高职院校“3+2”中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生,至今共招收学生900人,基本学制5年,弹性学制4~6年.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能,至少精通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一种数据库设计方法,突出“软件蓝领”技能人才的培养,按照现代软件企业开发管理要求强化软件设计基础和实习实训,将学生培养成为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具有较强的网页开发与网站建设和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并获得或行业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行业技术水平认证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课程.课程的衔接设计如下:3.1在中职阶段,学生侧重公共基础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公共课程共开设10门,职业基础课程共开设11门.每学期考试科目前2学年为6门,后2学年为4门,其他为考查科目.3.2高职阶段课程设置为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每学期考试科目前2学年为6门,后2学年为4门,其他为考查科目.3.3中高职衔接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分比例为1.5:1.

从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在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上,中职课程内容较注重基础性和操作性,而高职课程内容则是对中职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例如计算机网络专业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已经在中职学过,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础知识.高职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计算机网络集成》、《网络安全》、《linux基础》《计算机维护与组装》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在中职课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变化,在该专业增设了《delphi》、《网络安全技术》等专业课程,并在高职阶段增加实训的比例,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认证、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必需课程.此外,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改变原来的“学科中心”学科课程,转向“职业活动中心”的活动课程,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对文化基础课程,部分采用学科课程,以便奠定较宽广的文化基础,对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以问题和职业活动为中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4.结语

只有重视并针对中高职不衔接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也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计算机网络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