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实践与

点赞:31964 浏览:1457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以及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与不足,在这种新的背景下,要求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一个三维立体的课程体系.

关 键 词: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

一、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的主体背景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需要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进行改革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学科专业化,这主要依托学科专业的系列课程来完成;二是教育专业化,这主要依靠教育类课程来打造,两者共同构成现代教师专业化的整体.教师职业与其他社会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双专业性”,即教师既要成为一名教学专家,也要成为一名教育专家.因此,在这一新的背景下,需要不断优化教育类课程体系,使教师教育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教育,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2新课标的全面实施,需要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进行改革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是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还在于教师.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必须对现有的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相脱节的现象进行改革,真正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实践的无缝对接.

3全国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推行,需要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进行改革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是肯定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确保教师的专业地位和专业权威的重要保障.威兹(Wise)就认为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目的在于促进与维持教学的专业标准,以及促进教学专业化.我国自2001年实施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由原来各省自行命题考试逐步过渡到目前的全国统一认证考试,全国认证考试大纲对师范生从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需要现有的教育类课程进行整体改革,以满足新的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实际需要.

二、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内容及要求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背景,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理论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以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新的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实际需求

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起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存的课程体系.必修课重在夯实师范生最基本的教育理论,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需要,以及为师范生参加一些必要的教育科研活动奠定理论基础.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培养师范生的从师素养.

理论教学要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同时在教学中更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案例法和讨论法为主,更要注重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以提高师范生对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是从师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所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延伸.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校内、校外结合,综合的、衔接严密的有机整体.校内实习大体包括结合理论课所做的调研活动、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活动以及学生自主进行的教育活动;校外实习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

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注意突出操作性、实践性,强调知识、能力与实践的结合.注意突出师范生的自主性,强调教师的正确指导,师范生的独立操作.注意突出实践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强调教育实践活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衔接.注意突出质量管理,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落到实处,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能够卓有成效.

3强化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指在师范生教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以教育类课程为依托,强化教育科研的意识、各种教育调研活动以及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等教学活动,构成一个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进而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前瞻性和发展性的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自身需求,结合学生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对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有效整合,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科研素养,培养能够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实际需要的研究型教师.

三、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高师院校,在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逐步建立三维立体的课程体系.

(一)教育理论课改革实现“五个并举”

1实现必修、选修、自修的融合式并举

在课程形式上,为了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以及全国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实际需要,我校对原来“老三门”的教育理论课积极进行改革,初步实现必修课、选修课和学生自修课并举.其中必修课主要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科教学论.选修课主要包括:教育史、教育法律法规、基础教育改革、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和选修课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而自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自修课主要是由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和基础教育实际推荐师范生阅读一些书目或师范生自己选择阅读书目.

2实现继承、发展、创新递进式并举

在课程内容上,首先要强调继承性,积极吸收和运用那些传统的、对今天教育实践活动仍然具有指导作用的系统理论.同时还要注意发展与创新,要考虑时怎么发表展要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反映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把各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方法上,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让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活动对师范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实现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真正能够与社会发展同步.3实现指导性、应用性与反思性并举

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强调其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重点在应用,而不是发展和创新理论本身,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强调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性以及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如教育学中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案的编写等,既具有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还要求能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体现传统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创新性,实现理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4实现真实课堂、虚拟课堂、开放课堂并举

目前多数高师院校的教育理论课程都是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课时偏少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资源,建立教育理论学习网站,借助于校园网实现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集中解决师范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的应用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实现真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融合与互补.我校借助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已初步建立了教育学学习网站和心理学学习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放课堂主要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让师范生更加深刻理解和领会教育理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5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与评价结果并举

在众多的改革过程中,其中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教育理论课程改革过程中,须要对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实现多元评价.即闭卷笔试和开卷笔试并举,闭卷笔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鼓励学生撰写教育调研报告、教育研究论文等,不同的评价方式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及不同的反馈方式,并把此项活动计入到总成绩中.这样既缓解了学生考试的压力,又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育实践课改革加强“三项训练”

1加强教育教学一般能力训练

教育教学一般能力训练是在校内进行的模拟性的教学活动,是合格的师资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训练活动要真正体现操作性,体现能力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落实到师生互动的模拟演练过程中.在训练方法上,不同的训练项目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普通话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主要训练师范生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流畅性.我校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活动,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普通话测试和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实现自主训练.

“三笔字”训练主要是训练师范生的书写技能,目前我校重点训练的是粉笔字和钢笔字.新生入学之后,每人每天写一小黑板的粉笔字和一页纸的钢笔字,每周一次点评,学生书写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主要采取微格教学训练的形式.在微格教学训练室内,开展模拟课堂教学活动,每个学生依据所学专业编写教案,轮流试讲,最后进行统一考核.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例如,可以依据自己所在的班级轮流做班主任,如果实习基地相对稳定,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做实习班主任.

2加强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训练

这项训练是在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这两门理论课的支撑下所进行的能力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在其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依据基础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师对其成果给予指导、点评.

3加强教学直接经验获得的训练

这主要通过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来完成,这是师范生从学生向教师过渡的重要相似度检测和桥梁,是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环节.改革中,一方面要增加教育见习的次数,另一方面要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严格教育实习的指导与监督.这就需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师范生提供良好的见习和实习的空间和氛围;严格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质量管理,为教育见习和实习提供制度保障.

(三)教育科研素养改革强化“三项能力”

1强化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

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识是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对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训练科研思维,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课后给师范生布置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论证观点,培养师范生对教育科研的兴趣.开展教育科研讲座活动,为师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2强化教育调研活动的开展

开展多样化的教育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强化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识,同时为他们将来从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教育调研活动可以和大学生检测期社会调研活动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协商确定调查的内容和题目,设计调查问卷,指导学生进行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活动进行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把实践活动和理性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深化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效果.

3强化教育类研究论文的撰写与指导

这是师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此项活动的进行可以和大学生的各项自主活动结合起来.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等.集中训练学生的选题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的实施、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客观要求高等师范教育类课程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既是教育特定发展背景的现实要求,也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要求,高师院校“三维立体化”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对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