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文化意识之比较

点赞:19597 浏览:846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都重视文化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但两者的文化意识却存在很大差异.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重视文化与心理相互构建的动态关系.

〔关 键 词〕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5-0004-03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心理学研究都是对特定历史文化中的人类心理的研究.但主流心理学采纳的是自然主义科学观,其研究忽视心理以及心理学的文化特性.然而,在心理学研究中关注文化现象,以及在研究中采取文化视角,将日益成为心理学研究的趋势.从跨文化心理学(cross-culturalpsychology)到文化心理学(culturalpsychologyortrans-culturalpsychology),其中的文化意识发生了重要衍变,表现为在不同阶段,心理学对文化与心理的关系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其中蕴涵着认识论、方法论的转变.本文拟就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中文化意识的衍变作一探讨.

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文化意识之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文化观上的差异

科学心理学采纳的是自然主义科学观.这种研究方式检测定了人类统一的心理机制的存在,把人类心理理解为脱离历史和文化的存在.这种无文化或超文化的研究,既忽视了研究的本土文化根基,也忽视了研究的跨文化差异.因此,这种脱离文化特征的研究既难以反映本土文化中真实的心理行为,也无法确切解释和预测异质文化中的心理行为.心理科学对于人类统一心理机制的追求,是以牺牲人类的文化品性为代价的.心理学正是靠跨越文化和历史来保证自己研究的合理性和普遍适用性的[1].

人的心理是文化和环境共同塑造的结果,不同的文化和环境影响下的心理是不同的,要想对人的心理有完全、真实的认识就必须将人置于具体的文化和环境之下.文化进入心理学研究的视野之后,心理学家面临的是如何处理文化的地位与角色的问题,而此问题实质是文化与心理的关系问题,必须在心理与文化关系的探讨中得到说明.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文化与心理的关系曾经有过多种形式的体现.在主流心理学的研究中,人类心理被认为是超文化存在的,是普遍统一的心理机制,这使得文化与心理的关系是割裂的、分离的.20世纪中叶以后跨文化心理学兴起,它试图通过研究和比较不同文化群体的被试,找出一套全人类共有的心理机制和仅为某些群体所具有的心理机制.虽然它在研究中考虑到了文化、环境的差异,但由于其深厚的科学实证主义倾向,未在内容、方法、理论上有本质性的改变.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既有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检验,以及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心理结构、心理能力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其最终目的,仍是为了验证人类共同心理机制的检测设.文化在跨文化心理学中还不是研究的主要兴趣,仅仅被视为需要祛除、剥离的因素.再如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它主要关注文化与生物因素的关联,关心文化如何适应生理需要的进化与发展,试图使文化研究融入生物学这个大科学(bigscience)中[2].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文化作了生理、生物的还原处理.由此可见,心理学研究虽然对文化问题日益关注,但其对文化的角色的处理与认识并不一致,或者说当代心理学对于文化因素的采纳与接受已经不是问题,而如何认识与处理文化在研究中的作用与角色才是更为根本的问题.

随着心理学对文化因素的关注日益增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化心理学产生了与跨文化心理学将文化视为心理过程发生的背景不同的观点,而视心理为文化的投射物、对应物,认为人的任何内在的、深层的心理结构及其变化都不可能独立于文化的背景和内容,心理和文化既是有着相互区分的各自不同的动态系统,又彼此贯穿、相互映射、相互渗透.在文化心理学家眼中,文化从根本上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系统.文化不是作为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客观限制或给予便利,而是存在于实践和建构活动中的意义系统.文化作为一种意义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一是表象功能(representationalfunction),即包括了人们共同持有的对经验本质的理解;二是规范功能(prescriptivefunction),提供了人们行为的一般准则;三是创生功能(constitutivefunction),可以定义并创造生成某些事实[3].当然,文化所具有的以上功能均是在视文化为一种意义系统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三者必须进行整体理解.真正文化取向的文化心理学不再以一种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背景,去寻求理论在异域文化中的检验,而是从某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特有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入手,以社会化过程、人际互动过程为研究重点,以本土心理学代替普遍性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检测设超时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规律的存在,它的学科任务就是要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这些规律,以形成“超文化”的心理学理论.理论的抽象、概括程度越高,适用的范围就越大.文化心理学家则认为,任何特定的心理过程都内在地蕴涵着文化因素,不仅如此,任何一种理论,包括它所使用的概念、命题、检测设也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会使人对同一概念或理论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如果离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将很难对观察结果作出准确解释.因而,文化心理学不再以一种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背景,去寻求理论在异域文化中的检验,而是从某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特有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出发,以社会化过程、人际互动过程为研究重点,以“本土心理学”取代“普遍性心理学”.随着文化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扩展,人们对心理学文化内涵(content)理解的不断深化,“文化敏感”对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也愈益凸显.

二、方法论上的差异

在研究方法方面,跨文化心理学采用了科学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二元论、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归因主义,首先检测设一种与现象世界相分离的“本质”,或者检测设一种与现象世界相分离的存在方式,作为世界的本原或“真存在”;其次,检测设人能够认识这种“本原”或“真存在”,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人“怎样”实现这种可能的认识,即对那种设定的“本原”或“真存在”的重述和再现;再次,这种探究和认识通常具有一定逻辑,而这种逻辑与事物发展的逻辑一致或重合.换言之,跨文化心理学检测设存在普适性知识,存在客观真理,现象背后有本质,事物有其存在的普遍性基础或规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去发现适合于各种社会、各种文化、通用的心理学理论和定律.它采用的基本上还是实证的方法,在具体研究策略和方法上,强调客位研究(eticapproach)、异文化研究和控制研究,区分研究中的主体(研究者)和客体(被研究者或研究对象),坚持价值中立,强调量化方法,重视说明和预测,倾向于去情境化(decontextulized),尤其是没有情境的问卷法、实验室实验法等.它通常把某种文化中生成的研究程序用于他种文化中加以检验,以确定其合理性与普遍性.而文化心理学采用的是后现代主义和新解释学的基本观点,是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多元研究方法.文化心理学借鉴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尤其是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它是以特定文化中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生成研究程序,而跨文化的比较是次要的.在具体研究策略上,它强调主位研究(emicapproach)、同文化研究和生态学研究,重视现实性研究而反对研究的“人为性”,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为主体的关系,采用哲学解释学方法,重视研究双方的视域融合.

文化心理学认为,应对特定文化中的现象进行认真深入的密集性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它认为人种学研究方法和质化方法是最为有用的,在研究任务上重视描述和理解,强调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收集材料,研究许多变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境,其基本研究是综合的、整体的,而非决定论或确定性的[4].


本篇论文来自 {$getarticleurl}

三、文化和心理关系

跨文化心理学把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看作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在客观因素如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决定的,文化是这些客观因素中的一个方面.换言之,它把文化看作是与心理或行为不同的外部因素,强调对文化的控制、利用.由此它认为,心理学研究应通过对文化等因素的分析来描述和理解行为,考察文化对心理或行为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心理或行为,以达到用文化来解释心理或行为之目的.

文化心理学则认为,文化与心理应该是一体之两面,作为文化形态的历史传统、社会制度或社会结构等唯有放在人如何去知觉它、解释它的前提下才取得其自身意义.也就是说文化既对心理活动有所界定,同时文化的意义又取决于心理活动过程,人的心理历程是以文化为相似度检测的历史发展.这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文化与心理是同一整体,必须同时加以考虑,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也不存在;第二,文化与心理又是一体之两面,存在一定的区别,不可以把一方还原为另一方,这也就是说文化与心理是保持着一定张力的整体存在,二者既不可以分割也不可以还原,这就是文化与心理的依存性.在文化与心理互相依存的条件下,二者又是相互建构、互为因果的关系[5].文化是人用自己的心理构筑或规整的世界图景,而心理在这种构筑和规整活动中被改造,从而得到发展,具有新的意义、结构和功能.文化与心理是一体两面,文化是人的世界的基本特征,人及其世界就是文化性质本身.“人既是文化世界大厦的建筑师,同时又是这个大厦的砖瓦”[6].

具体地说,人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依据自己的心理(意志、需要、认识等)来改造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图景(如梅花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就不只是一种植物的花,它更意味着坚强),使它成为文化,适合于人;另一方面,人又运用心理来认识和体验世界,获得有关世界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和人本身都成为文化.世界转化为主体化了的世界,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人的心理也在刺激活动的不断作用下形成、发展和深化,具有文化特征,成为文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又进一步转化为文化创造活动.因此文化心理学认为,刺激的(文化)意义而不是客观特性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由于意义是主观的,因此可以说人的行为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这些主观因素有信仰、认知等,由此在理解人的行为时,应分析或了解刺激或事物对人的意义,以及人的其他主观因素.

总之,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都在关注文化因素对心理和心理学的影响和作用,但它们对文化的看法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跨文化心理学主张进行多种文化条件下的比较研究,以把握更为普遍的心理规律.事实上,文化在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仍处于边缘角色,文化在研究中起到的只是标签作用,其最终目的,仍是为了验证人类共同心理机制的检测设.文化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在于:文化应该参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构建,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视角;在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上,文化心理学主张摆脱还原论和实体论,重视文化与心理相互构建的动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