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点赞:31081 浏览:1444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医学院校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的实践历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很大进展,但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分析借鉴国外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做法,结合医学生未来职业目标的客观要求,对构建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提出一些设想.

关 键 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59-02

自1998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之后,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对医学生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至今已走过十多年的实践历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课程设置随意化,课程量不足,实效性有待提高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医学生未来职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借鉴国外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做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知识框架、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一、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尚需改进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对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从宏观上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如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中指出:“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同时,国内医学院校从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些专家学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也从不同角度对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都对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缺乏全国统一的整体性思路和具体的指导意见.由国家硬性规定的医学人文学科课程仅有医学学一门,多数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且有些课程的开设是依据学校或教师的兴趣而定的,没有可操作的教学大纲,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的门数,各个院校参差不齐,致使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不平衡.从总体情况看,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时间大概只占总学时的8%.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学时相对较少,而且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学分情况选修,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由于高中阶段文理分科造成的医学生原本人文知识匮乏的状况.总的来说,虽然教育部、卫生部对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政策指导,但截至目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散乱,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二、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依据

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时怎么发表展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把医学教育和人文知识教育相结合,形成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坚持与现代医学实际相结合,是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现实依据.医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医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除了要掌握常用的医疗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现代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医学应以情感和交往为支撑,既要有技术的功底,又要有一定的内在人文价值的张力.培养医学生不仅要懂得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社会、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二是国际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是构建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参照依据.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此后,我国在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的过程中,由教育部、卫生部于2008年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参照国际医学标准办学,提出了政策性的指导意见.1982年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1982年美国医学院协会在其“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中指出:“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生源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130多所医学院校已有100多所把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学科列为必修课.日本也针对这一国际趋势,提出实施“全人的医学教育”,日本各医学院规定,每一学生必须修完多达60多学分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课程.三是着眼于医学生未来职业胜任力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依据.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尤其是在传统的理工农医为强势学科的院校,开始逐渐地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功能为传播价值理念,“包括共同的政治、经济态度、共同的语言和对未来前景的共同构想等.”而这些价值理念也正是作为一名未来的职业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在近年来我国医生的评价体系中,也把人文素质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把人文素质等相关内容纳入到考核中.

三、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的设想

根据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医学生未来职业胜任力对人文素质结构的整体要求,确定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列入教学计划,制订相应的规范管理措施和保护政策,保证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的稳定性.人类社会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带动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医学模式也从原来的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模式.适应未来职业胜任力的要求,医学生必须充实完善人文素质结构,具体内容是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素质.对病人施以理解、关怀和体贴,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掌握与人沟通的艺术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乐于向他人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伴随人类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医学生未来职业胜任力中人文素质结构的整体要求,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医学人才的人文素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过硬、道德情操高尚、自我价值受到社会认同的复合性医学人才.由此出发,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作为未实现课程整合的、内部相对独立的学科群可分为三个子系统:人文基础系统、交叉学科系统、操作技能系统.第一层面是人文基础系统,涵盖了具有普适性的课程.第二层面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系统,应该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第三层面是操作技能系统.上述三个层面子系统课程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发挥着培养医学人才综合人文素养的整体功能.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为保证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建议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作为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意见,对上述三个子系统的课程群分别列出具体课程目录,纳入教学计划.并建议将第一、第三两个层面子系统课程作为选修课,每门课1学分(18学时);将第二个层面子系统课程作为必修课,每门课2学分(36学时).也要把人文素质教育同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大纲中有目的地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深化这些课程的文化层次.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医科大学“十二五”第一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DJK2011017)

作者简介:周伟(1951-),男,辽宁锦州市人,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