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初中新教材进行区域地理教学

点赞:13749 浏览:576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区域地理内容的编写中,打破了区域地理的传统框架,强调了不同地区区域特色.这种编排要求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握好初中区域地理的特色.下面谈谈笔者最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

一、教学策略把握“四个关注”

(一)关注区域的地位

区域地理囊括的知识内容很多,教学中一定要围绕一个重点知识来展开,做到“纲举目张”.这个“重点知识”往往就是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例如,八年级所涉及的地理区域的特征,基本上都在标题中体现了,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西双版纳是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黄土高原是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等等;对于一些在标题上没有体现的地区特征,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如,台湾是美丽富饶的宝岛或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以及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等等,这样可以以点带面展开.它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学习某一区域以前,部分学生可能已对其有所了解或曾到过这一区域旅游.这些学生对此区域具有一些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往往是区域的某些突出特征,是让学生感兴趣而又最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方面.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去展开教学.但教师不能停留在对这些区域特征感性认识的讲述上,而是一定要上升到“人—地”发展关系的理性认识上,这样才具有探索性,并且可以在探索区域“人—地”之间的关系时把区域各要素一一糅合进去分析,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自然要素.不至于总是按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相关内容这样的线索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三)关注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地理问题.现在实行一个课标、多种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每一本教材提供的内容都仅仅作为教学的资源之一,提供的案例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知识载体,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案例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学习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让学生看到个案问题或现象时,知道从地理价值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例如,①知道区域要素主要有哪些,例如,自然要素主要是位置、范围、气候、地形、河流、资源等,人文要素主要是经济与文化,经济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文化包括习俗、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服饰、建筑、宗教等;②知道每个要素包括哪些方面,例如,位置主要有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农业包括耕作制度、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业区、农作物等;工业包括工业分布及工业部门;③知道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例如,位置、范围和地形如何影响气候,地形和气候又如何影响水文、河流,进而又影响景观(植物,动物,土壤);④知道综合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例如,自然要素是如何影响着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的,环境对人类又有哪些反馈作用,等等;⑤知道地理事物分布之间的关联性,例如,“气候──土壤──(农作物)生物的分布”“火山──地震──地热的分布”“人口──工业──城市”的分布都具有相关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地理事实,还要关注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及其成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而且有些时候学生也有他独特的思维,所以我赞成以问题为中心,抽丝剥茧,剖析问题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纵横辐射,构建问题的外部联系.问题的探究过程着重有以下几方面: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其中包括信息判断、现象对比、总结规律、原因分析、概括特征等多项思维能力;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在于如何讲授得好,还在于如何引导得好.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挑选或创设问题情境,依照探究步骤控制学生的探究过程,根据学生的探究进展及时点拨和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料或事实清单,这一点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很重要.


二、教学过程中注意以点带面和综合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以点带面,就是围绕一个重点知识来展开整节内容的教学,这个“点”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区域的最典型特征.例如,在关于西北地区众多的地理知识中,干旱的地理特征与其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同时它又引发了一系列的人文地理现象,因此,对西北地区的学习要紧紧扣住“干旱的环境及影响”这一重点知识展开:干旱的景观──植被(草原、荒漠、沙漠、绿洲),河流(数量少、季节性、内流河);干旱的成因──气候(由东往西的景观变化与降水多少的相关性),在此带出气候的成因──位置、范围和地形;干旱的影响──以牧业(牧场、畜种、产品)为主,农业为灌溉农业(作物类型、特色).

如何运用初中新教材进行区域地理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区域地理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为了要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在人教版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结构分析”部分给我们呈现了每一节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三、在教学上把握住“人—地”关系这条主线

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例如西北的干旱,青藏高原的高寒.这些差异性就是这些区域的典型特征,而这些差异性往往是由该区域所处的位置和范围造成的,所以也叫地域性.差异性是教学的突破口,但我们在教学中要牢记“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人—地”关系也就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要素主要是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要素主要是经济与文化,经济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文化包括习俗、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服饰、建筑、宗教等.“人—地”发展关系的结构使区域地理的教学上升到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而不是停留在掌握区域特征的水平上.我们不仅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教学,更要突出“人文”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