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提高高三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点赞:9110 浏览:341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如何提高高三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高三历史教师都思考过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新课程理念和现行江苏高考方案对于历史选修科目的要求之下,这更是一个十分棘手和严肃的问题.

关 键 词:有效性;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拓宽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53-1

在现在新课程理念和现行江苏高考方案对于历史选修科目的要求之下,怎样提高高三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十分棘手和严肃的问题.每思于此,笔者总是忧心忡忡.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探究,本人对此总结出以下几点浅见,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要理解准确、到位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对于江苏高考而言,主要是针对比较具体的“考试说明”进行研究和教学.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考试说明”的真正含义和要求.他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么过于简单地理解了“考试说明”,表现出来的就是知识点拓展不够;要么就是过于复杂地理解了“考试说明”,表现出来的就是知识点拓展太多.比如对于“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个考点,相信不少教师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实际上忽略了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指出这是符合双方利益和需要的结果);一个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主要是指出“突破”和带来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这两个内容才是易考点.再比如关于“秦朝的统一”这个考点,笔者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知道一下基本史实即可,没有必要再延伸到原因、具体过程、疆域的拓展以及影响等等.

因此,是否能够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二、恰当选择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能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笔者认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一分为二来对待,因为它们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如果采用讲授法,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采用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问题,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最大的有效性.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本身就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储备.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在现行的江苏高考模式下,面对有限的选修科目课时,要想营造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学习,说实话,很有难度,尤其是长期坚持如斯.当然,如果做到了这一点,相信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较大提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相信这已得到历史教师的普遍认可.但学生主体发展与其学习环境关系密切.实际课堂中,不少教师乐于训导而不善鼓励,勤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学生只能“亲其师,信其道”,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师生关系紧张,沉闷压抑.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个性可言,更谈不上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这一点上讲,是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的;更不符合提高现实高三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卢梭有句名言:“大自然塑造了我之后,就把模型打碎了,所以我正是这世界上第一个‘我’,也是最后一个‘我’.”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性,因此,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养分.

小议如何提高高三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注意知识点的扩充与延伸,拓宽思维的广阔性

高三历史学习的重点就是复习,通过复习从而加深对已学历史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而要做到这一点,较好的办法就是注意知识点的扩充与延伸,拓宽思维的广阔性.史学是浩瀚的大海,就如史学家于廑先生所说:“临老著书知不足,平生读史叹无边.”历史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这从本身也就要求学生的思维应有一定的广阔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进行前后对比、左右交叉联系,变学生的狭隘性思维为广阔性思维,以扩大教学效果.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组合,设计一些综合性、发散性、对比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新旧三义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等等.总之,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开阔了视野,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除此之外,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历史知识体系,还要注意知识点的“点”“面”结合.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来带动“面”.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由这个“点”扩散下去,把相关知识点联系在“网”中.另外,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一些现实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如:历史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等)去思考这些问题.这也是近几年江苏高考历史材料题命题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