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主干专业本科学生工程能力与能力培养基地建设

点赞:8318 浏览:261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石油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石油企业只有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石油工业所面临的新形势使得传统的教育培养体制已逐渐不能满足石油工业对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本校根据培养原则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托石油工程特色专业所具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设和培养模式探索.通过改变教学模式、设立本科学生创新基金、建立本科学生导师制等途径实现了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培养机制的转变.

石油工程主干专业本科学生工程能力与能力培养基地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石油工程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石油工程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导师制创新基金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加强和国际合作开发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油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对其具有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工程能力是从事工程活动,解决工程问题,完成工程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工程应用、工程创新和工程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是由基础性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组合而成的一个能力结构体系.当前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加强石油工程主干专业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石油工业新形势和新挑战对人才的需求是石油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校依托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具有的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通过建设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转变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


一、目前在石油工程主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学生在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1].然而,现行的培养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科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目前,就我校而言,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在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制约,教育观念滞后.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缺乏活力,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在人才培养上,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在教学方法上,以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在这种单向的传输式教学方式下,教师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未能形成互动式教学,因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与科研没有良好结合.以教学为主的教师由于忙于承担单调重复的教学内容,较少承担科研项目,因此对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缺乏了解,教学内容陈旧,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很难把在科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融入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思维,同时也很难为学生提供可供思考的科研和工程问题.

3.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培养模式的单一,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体现.大部分学生由于过多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此外,由于实践教学环节不断被压缩,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以及实习单位有限等多种因素,学生的动手机会减少,从而造成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发挥本院石油特色主干专业在学校改革创新中的作用,增强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石油行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改善现有的石油工程本科学生的教学培养模式,建立本科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基地.

二、工程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探索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新的动员令,也是科技界和文化教育界的共同机遇[3].近年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国家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高等学校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精英荟萃,人才济济,是我国科技开发、创新的中心和中坚力量,在国家自主创新方面肩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因此,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石油工程本科学生是石油行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行业对其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石油工程技术人员不仅需要精通本学科知识,而且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并能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因此,只有具备雄厚的学科知识,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够协作攻关的石油工程学生,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石油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

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方法,确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以培养能适应新世纪石油工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新时期石油工业领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形成相应的新型培养模式.

三、项目的主要工作

1.本科学生导师制建设与实施

所谓“本科学生导师制”,就是在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担任本科学生指导老师的制度[4].17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导师制.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高校本科学生选课制和学分制基础上,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才进一步将原用于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制移植用于本科学生的培养.在中国,率先提倡采用本科学生导师制的是北京大学.导师制的本质是个性化教育,导师们可借鉴研究生导师制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心理疏导.在导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实施本科学生导师制,有利于师生整合创新,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导师提供的信息、自己吸纳的信息、导师的风格、其他名家的长处,以及自身特长等整合成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通过不断整合实现持续创新,在创新学习中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使导师制成为导师与学生不断跨越发展巅峰的有效途径.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石油行业,本校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规划实施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思路,主动求变,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在本校本科学生中实行导师制的实施细则并形成制度,使其走向制度化、稳定化、持续化发展轨道,从而使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及时更新学习理念,培养并提高其自身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本科学生创新基金制度建设与实施

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和挑战,高等学校不再只被当做学习的场所,而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社会团体.学生毕业的时候,不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本科学生创新基金制度是本院为了鼓励更多的本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参与各种创新活动,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发展及其前沿问题,体会科学研究的精髓,加深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为其今后的科学探索、创新奠定基础,从而最终成为培养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这也是对目前大学教育体系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动手能力和创新性能力培养的一种变革.为此,本校划拨了一笔专项经费设立本科学生创新基金,并专门成立了本科学生创新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创新基金的管理机构.本科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基金申请,参与课题研究.对此,本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可以作为本科学生参与科研的依托,实验室对二、三年级本科学生提前开放,这为科研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另外,我校雄厚的研究师资力量,也能成为为学生开辟科研活动的“第二课堂”.

3.高年级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探索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根本前提,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取得创新成果.不仅要树立创新观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创新规律,学会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本科学生是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主体,其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反映了培养模式的有效程度.为了适应当前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加强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就很有必要提高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想提高他们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需要改变当前的培养模式,修订和完善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一般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相结合,以及导师个别指导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模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经过这么多年的施行已经日渐成熟.为了提高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把研究生培养模式应用到高年级本科学生中是具有可行性的.根据研究生培养模式,对高年级本科学生的培养,实行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方针.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本校依托优势学科,深化石油主干特色专业改革,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本科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加强了双语教学,突出了专业教育与英语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本科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2)建立了本科学生导师制,督促教师教学、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与鼓励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3)加强工程实践环节,培养了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了本科学生的科研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4)创立了本科学生创新基金制度,把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采取了导师指导和学生科研密切结合的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研能力,缩短了学生在工作或研究生阶段的科研适应期.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为本科学生直接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和工程锻炼过程提供了机会.为了促进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本科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实践平台,石油工程学院分别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重庆气矿、BakerHughes、ConoCo-Phillips等石油公司共同组建了产学研合作和生产实习基地.学院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国内外合作油田单位进行社会实践.2003年有11名国际合作班的学生到BakerHughes公司实践;2004年有4名学生到ConoCo-Phillips公司实践;2005年有13人次分赴四川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管理局、新疆石油管理局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

加强科研作为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舞台的支撑作用.由于每年有大量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支持,石油工程本科学生的大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都来自实际科研项目.这使得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更富有理论性、创造性和真实性.同时,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毕业生均进入了教师的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并完成毕业论文.据不完全统计,近2001年本科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直接参加教师科研活动(含毕业设计)的人共45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0%以上,指导教师支持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的经费达60万元.如2003年石油工程开列毕业设计题目总数232个.结合科研的工程实践类占156个,利用老师实验机房进行理论研究类34个,直接进入科研实验室用仪器进行实验研究类28个,用石油工程学院教师计算机进行软件设计类14个[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及对外合作科研课题,本校以此为后盾,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指导本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设立了大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开列与石油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工程应用有关的科研课题,要求学生按照自然科学和工程应用研究的规范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年学校都对学生科研项目进行评审、验收和奖励.近3年来累计批准学生科研立项15项,23名学生参加了研究,26人次教师指导,现已结题验收15项.先后有12人次分3组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分别获全国一等奖、三等奖和四川省成功参赛奖各一次,有9人次在康菲杯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五、结语

自教改项目实施以来,本校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技术需求和行业特色,依托石油工程专业的科研和师资力量、实验和教学条件,施行本科学生导师制,设立一系列创新基金,引导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培养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培养基地建设,在已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今后本校将进一步探索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探索和研究如何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开发性试验中来,诞生出更多的学生科研成果,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本科学生,同时形成一种良性互动长效的创新教育机制,促进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