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

点赞:3533 浏览:143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感恩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以感性的形式,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让他们体会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乃至自然的“恩”,从而产生善待他人,回报他人及社会、自然的意愿,培养他们善良的心地、乐于助人的品质、热爱自然的情感.感恩教育的另一种方式就是以理性的形式,通过学生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的“恩”,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勇于担当的责任心,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顽强精神.通过感性和理性这两种感恩教育形式,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得“溺爱”泛滥,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自私、冷漠、脆弱.这些独生子女从小一直被众多的亲人宠着,接受“爱”成了他们的习惯;走出家门,迈入学校,他们俨然是没有经过风雨的嫩苗,受不得半点委屈和磕碰.与同学相处,无理也要争三分,得理就更不饶人了.即使是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他们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反应,少有自我反思、自我检讨和自我教育的行为,缺乏换位思考的模式,往往一味将过错、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表现得过于自我、任性、固执,缺乏“一笑了之”的豁达和大度,缺少虚心接受批评教育的理智.学生的这种状况显然是非健康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进行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才不辱教育的神圣使命.

感恩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培养的是一种自立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孔子说过,“仁者爱人.”接受爱,心怀感激方能成为仁者;接受爱,认为“理所当然”,甚至认为还不够,这就只能是一个冷漠、自私的人.当一个人心怀感激,并将这感激化作行为,去关心别人,我们人类的爱才能传递开来、铺展开来,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和谐、美好起来.一个人只有懂得爱,才会懂得珍惜,才会自立起来.自立起来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关爱家人,回报社会,他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感恩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责任意识.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有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他们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家人,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所以感恩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感知恩德,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

其次,感恩教育培养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健全的人格,培养的是健康的灵魂

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枝脆弱但有思想的芦苇.”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在增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走向迷失.过多的包办和过分的溺爱,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健康的“行走”能力,“芦苇”越来越“脆弱”.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阳光之后有风雨,风雨过后才见阳光,生活中难免坎坷和挫折.如果不尽早帮孩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经受风浪和挫折的能力,学校教育也就不能叫成功.感恩教育就是引导孩子正视挫折、感恩挫折,从而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遇到挫折不屈服的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人生路上的风雨,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广阔天地.


三、感恩教育的实施

孩子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点的形成,关键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负面经历的感恩心态.缺乏这种感恩心态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从小生活在溺爱中,接受爱成为了一种惯性,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所以他们不知恩.不知恩何以感恩?因此,感恩教育中,知恩是最重要的步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展开对学生的熏陶、影响和教育,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中,生活的体验中受到启示,打开情感的大门,心怀感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回报社会和自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拥有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