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点赞:25910 浏览:1194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要教育好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 键 词:和谐家庭教育氛围创建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太多的诱惑为未成年人带来不良的环境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开始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孩子与以往的学生有了很大的不同:有好的一面,但更多地感受到学生的思想状态与以前学生的差异,不是说他们不如以前的孩子懂得是非、明辨善恶、知晓美丑、尊敬师长,能做到这些的学生现在有很多,但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不是如此,他们缺乏上述这些美德,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对的总是自己,错误都是别人的,对不起他们的是别人,甚至是父母.为什么他们会存有这样的想法,说到底,笔者认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负有相当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言行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这么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有教养,孩子的素质也高.因此,要教育好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离不开家庭的和睦

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在和睦、幸福、互助、互爱的家庭中,孩子自然会感到温暖、快乐、有安全感,情绪开朗、性格活泼,能热情关心他人,敬爱父母和尊重长辈.相反,在家庭关系冷漠、紧张、争吵不断、纠纷常起的家庭中,孩子焦急恐惧、郁郁寡欢,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往往变得性格暴躁、敌对、孤僻、胆小,对人冷漠,摧残小动物,进而心灵受到创伤,阻碍身心的正常发展.有调查表明:生活在家庭成员关系和谐友好的家庭中的学生,品德优良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差的不到十分之一,学习优良的占五分之一,差的十分之一;生活在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时常争吵的家庭中的学生,品德优良的占33%,差的也是33%,学习优良的没有,差的占近20%.因此,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才能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应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需要父母的赏识

在人的本性中,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知识粗浅,意志薄弱,但又极力地想表现自我,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可避免地带有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如果此时家长过分地去求全责备,不支持、不信任,甚至蔑视,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不是成大才的料.反过来,如果家长以赏识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他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就可以使他们看到自我的价值,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但是,赏识教育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对孩子简单的表扬或鼓励,片面理解赏识和不负责的赏识都是有害的.赏识的本质是信任和看得起孩子,无论他们的表现令人满意,还是不尽如人意时都能给孩子以信任.而不是要等到孩子做了令家长满意的事情,比如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时,家长才会表扬孩子.家长的赏识教育是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借闪光点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克服缺点的能力.例如孩子在学习上暂时落后时,就教他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合作.孩子某一方面的成功会给他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找到“我能行”的感觉,从而提高他们其他方面的自信心.家长给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要合理而具体,应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同时,家长要注意“赏识孩子不等于溺爱和迁就”.对孩子的赏识与批评要适时适度,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和缺点应及时处罚.父母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以宽容的心态给孩子克服缺点的时间,也允许他们有反复.尤其是孩子在学校或社会上受到伤害或委屈的时候,家长们则更应弄明白事情的真相或出现的原因,而不能够雪上加霜.这样,可以使孩子增加对家长的信任,感受到家庭的宽容,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


三、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应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了孩子过多的宠爱,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普遍存在着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暴露了家庭教育中“爱的失衡”及教育的误区.孩子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现代教育虽然强调让孩子“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家长注重孩子智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检测如孩子们只知道“我想怎样”、“我们要什么”,不知道“我该怎样”、“要我什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师敬长,不懂得关爱他人,那么,孩子们就会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没有种下“善”的种子,那么几乎不可能要求他成年后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因此,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可以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正面的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孩子最初教育者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从点滴做起,让孩子从尊重老人,关心理解父母,为家庭分忧等小事做起,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大声地说:“谢谢”.经常引导孩子“孝敬爷爷奶奶的孩子是最棒的”“谁最辛苦啊”“妈妈我来帮你”,引导孩子关心和照顾生病的大人等.孩子是最纯真的,只要你给他创造一个机会,他就会将“爱爸爸爱妈妈”的语言化为实际行动,你要及时感谢孩子的施恩行为,“妈妈真高兴,你这么懂事”“谢谢你”等及时回报给孩子.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孩子的眼中看到浓浓的自豪感,看到他施恩的快乐,培养其感恩意识.

总之,营造和睦、幸福、互助、互爱的家庭教育氛围对于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