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就业观念转变大学生就业方式

点赞:18621 浏览:823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多种要素构成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是由就业期望、就业岗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的有机整体.就业观念从大的方面讲,受到了经济社会、当前政治影响因素、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影响,小的方面又受到就业主体即大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有机统一体.既要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又要主动适应就业情况的变化,也要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同时,要力争突破社会需求和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

关 键 词:转变就业观念;创新就业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36-03

大学生就业是指从事与大学生价值身份相符合的社会劳动,能创造社会价值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的社会活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现,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摒弃一些过时落后的就业观,树立顺应时势、符合当前实际的具有创造性的择业方式,才能消除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心理,逐步的缓解所存在的就业压力,实现高校良性就业的局面.

一、传统的就业理念及观念的延伸表现

大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人才,学生则以成才为目标.作为学生这个就业主体,为了实现就业的目标,大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积累、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为顺利实现就业而持有的态度和所做的准备.社会作为一个综合体,涵盖了多种要素,构成有机的整体,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吸纳人才有机链条当中的一环,有就业期望、就业岗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与此同时,就业观念既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制约,又受到就业主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整体.甘肃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传统的就业观念对高校仍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理想化精英就业观念.②传统终生就业观念.③被动择业就业观念.④跟风随大流就业观念.

二、顺应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势在必行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多因素综合效应.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布和结构不合理,就业定位不实际、行业欠公平等都影响就业.目前全国在校3000万大学生,这些在高校储备的人才力量,将为经济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高校就读的大学生今后还会有一定规模的增加,所以供求结构的矛盾在短期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①地区不平衡导致就业不平衡.发达地区的就业形势好于落后地区,拿西部相比,总体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数量有限,越是老少边穷的地区越无法吸引人才.②需求不平衡导致就业不平衡.目前中小企业、怎么写作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很旺盛;政府及事业单位、国家公务人员的需求相对处于饱和状态.③行业不平衡导致就业不平衡.行业确定了就业的分布去向.目前,就业增长最快的为IT产业、竞争性强的企业、某些垄断性的行业.就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来说,加入的门槛很高,基本上是内部子先录用的原则.大部分人才需求和就业相对集中在人员密集的怎么写作行业,对普通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有浪费之嫌.④专业不平衡导致就业不平衡.高校的扩招致使学科专业泛滥,有几名法学教师就可以支撑起一个法学专业,场地、实验室、资料室都无从谈起,因而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经过调查,目前就业最差的专业大都是文科性质的,比如:法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国际政治和外交学、生物工程、新闻、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从以上的不平衡分析和就业市场的现状来看,总体是供大于求,大多欠发达地区又吸引不到毕业生,这确实需要政府政策的强力引导,也需要高校从根本上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引导就业观念转变大学生就业方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高等教育背景的转变.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同以往阶段,高校以开放的姿态吸纳更多的学子进入大学学习,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长,成为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和毕业生都要思考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趋势的新型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

2.社会就业模式的转变.实行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模式,呈现出了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即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毕业生也可自由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国家在就业政策上的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对就业工作的思考和关注,使大学生实现新的就业观有了理论上的指导,也具备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空间.总体来说,就业模式的变化,行业处于主导地位,就业处于服从地位.

3.吸纳人才渠道的转变.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近年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事业单位机构调整分流人员,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本身需要分流出大量下岗人员,招聘岗位也是逐年递减,整体吸纳大学生的数量有限.传统的吸纳人才渠道的变化,使就业的理念、思路也要适应形势的变化.


4.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转变.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受甘肃工资结构的影响,预期薪酬明显下降;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出现的“冷热不均”现象造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受行业的限制就业呈现性别差异;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社会就业难引发了明显的高校就业难等问题的突显,使就业形势由原来的较为宽松转为相对严峻,每位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已成为大势所趋.

三、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新型就业观念

政府应政策性引导大学生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学校也要策略性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和做法.积极融入支援西部行动、青年创业计划等,实行跨省市就业和自主创业.就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而言,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和要求,积极参加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经济管理类等毕业生的创业知识培训;通过“前创业教育”提高自己的市场化生存能力、转化能力和责任意识.

1.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树立平凡就业观念.大学生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建设者,不应自视为人才,而应该把自身看作是一名具备有一定知识素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不论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高校,所有的毕业生一开始都是致力于怎么写作性、基础性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干起.这既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必经程序.当选择一个岗位,开始做底层的工作,就是为以后的发展积蓄经验,获得实践的真知,得到上级的认可,担当一定得责任,逐步获得提升.以平凡劳动者的身份,低姿态寻找就业岗位可获得很多就业机会,因此,每位毕业生应珍惜和把握这样的就业机会,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其次是大学生的就业视觉应转向西部和边远地区.甘肃高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很多大学生把“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自己就业的信念.西部和基层的广阔天地,急需要血气方刚的青年大学生,那里会让大学生们大有作为,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再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当前社会经济成分中占有很大比重,大学生要顺应时势,把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作为重要的选择.民营企业也急需人才,目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扩大了在高校招聘人才的力度,开出的条件也十分优厚,除了各种保障和保险以外,经过一定工作年限以后,还可以参与企业分红,这对高校毕业生也具有吸引力.2.提前谋划,实施主动出击的就业观念.要教育每位在校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压迫感.现在高校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设立了机构,开设了课程.大学生从一进校就开始拟定阶段学习计划,并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特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量身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对学生最终的就业大有裨益.同时,大学生也要树立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通过精心准备、提前谋划,掌握就业主动权,实施主动出击的就业观念.为避免信息不对称,高校的就业推荐信息也扩大了大学生的就业视野.据了解,大四的学生已经开始走出校门,南上北下,四处奔走,为求职带来了很大机遇,和过去偏安一隅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3.对个人进行准确定位,突出有个性特点的就业观念.人的自由个性发展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尽管社会化大生产大分工在市场中长期占有主导地位,但是,体现创新力必须在个体因素发挥作用的前提下.这就决定了必须尊重个体的首创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占有相当的比例.这部分大学生思维敏捷,思路超前,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选择就业方向时,能够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从已经毕业走向社会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到,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有些大学生实际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于原来所学的专业,但是,照样也凸显了成就,主要得益于在大学里面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无论干什么工作上手都很快.所以,根据个人兴趣,培养有鲜明特点的就业观念,同样能实现自我价值.

四、力争突破社会需求和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

学非所用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对很多大学生不能胜任工作非常无奈,反映在干事上手慢、动手能力弱、过多奢求条件等习性上.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能够顺应社会变迁、有就业创新能力的学生,这是高校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高校改革培养模式、转变培养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思路.一是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时要考虑综合功能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应该有总体规划,面对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置学科和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也要考虑长远,放眼未来,积极准备,积蓄力量,为今后的发展做出努力;还要根据实际需求强基础、宽口径、多出路,科学地规划学科的建设.二是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式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加强教学培养水平,针对学生就业的需求,课程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和大学生同步,吸收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才能主动适应这一变化.三是加强师资建设水平.教师需要掌握新的知识,用最前沿、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储备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全程化就业指导怎么写作.完善有效的就业指导途径,建立专业化和专门化的就业队伍为毕业生的就业搭建有效的平台.

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调试策略的研究,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GSGXC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