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模式

点赞:11896 浏览:478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纲,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因材施教等方面探索并构建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新体系.

关 键 词: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应用型人才

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学术型不同,它是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在实践和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以自身在应用研究领域方面发挥优势,重视实践和应用,突出自身办学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导师指导方式、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堂教学和实践培养有机结合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应用的知识转换的学习过程,他们是根据需要而选择性地学习,强调更多的是应用实践的学习、强化以及逐渐走向成果的培养过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此设计了“三阶段实践式”的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基础建构阶段,以导师引导下的学校课堂教育为主,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让研究生有较多的途径了解、接触科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主要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素养的培养问题;第二阶段为岗位实践阶段,以校外导师指导培养为主,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在经过第一阶段的培养后,已具备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安排研究生进入岗位实践基地,结合学位论文开展实践教学,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在该阶段,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主要是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实践的学习和应用,主要解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第三阶段为创新实践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是未来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成熟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经过岗位实践阶段后,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已得到很大的提升,研究生通过对工作实践中承担的科研项目、技术怎么写作或产品设计等进行总结或提炼,完成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通过有学校和生产实践一线专家参加的毕业答辩后,取得专业硕士学位.在本阶段,学生接受校内外双导师的指导,主要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构建特色学科课程体系

“见从识别而来,爱从领受(情)而来,慢从形成个性的意志中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强调应用性,在教学上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要求采用网络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研讨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要把讲授与讨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加强案例研究、模拟训练或现场教学,使课堂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互衔接,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互补充,专业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科学设立课程体系,一方面考虑设置一批与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相关联的特色课程,尽可能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加强专业素质类课程及应用型课程的设置,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另外一方面根据学生自己的专业背景、职业目标和兴趣设置个性化的课程,具体做法可采取开设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课程或讲座,从人文、经济、法律、社会等多种角度来引导学生选修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如向学生讲授科技论文、科技项目申报书、软件设计开发相关文档等文件写作规范和方法.涉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知识水平,有利于培养面向实际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建设产、学、研岗位实践基地,打造研究生创新和实践的平台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科学又会技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而如何突破以往学术型硕士与社会联系不紧密的弊端,成为衡量全日制专业学位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岗位实践基地的构建能充分利用高校与科技创新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同打造培养创新性、复合型的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的示范平台和开展以产业化为目标的高新科技研发平台,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2].一般来说,高校拥有自己的研究院所和企业,校友遍布各个行业部门,还有各种合作共建单位.高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和资源,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具备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活、学习、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且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培养研究生意向的科研院所、企业建立研究生岗位实践基地,积极引导研究生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通过研究生直接参与基地的科技研发、技术怎么写作、工程建设和管理等,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我校园艺园林学院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整合了各单位在科研队伍、实验设备、科研场所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摸索出构建“研究生岗位实践基地”,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施联合培养,科研领域校、所、企业全面合作,研究生基地就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坚持因材施教,培育行业、产业精英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个性化、专业化,不同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出身、来源、兴趣、性格和思维方式均有不同,“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培养.如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通过不同的培养途径,不但可以让学生完满地完成培养计划,顺利拿到和学位证;根据职业需要,还可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从业资质证书,成为“公共营养师”、“食品加工工程师”、“食品安全师”.

地方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五、构建校内外联合双导师指导机制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导师是决定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3-4]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要学习单纯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和发展.学校教师普遍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不足,所以应在实践单位中选聘一定数量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调研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建立合理的“双师型”师资结构,实行学校导师与单位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同时引导和鼓励教师到基层企业一线进行生产社会实践,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较强的导师队伍,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