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点赞:4764 浏览:138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体育教学要贯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树立现代体育观与现代健康观.体育运动与智力、心里、心境、意志、人格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呵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心理健康体育影响教学

一、关于小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了解体育教学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各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心理素质是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小学生的各项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的小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对于学习和智力发展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互影响.


2.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一是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身养性的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二是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之时,表现出的形形色色的运动心理阴影,并指导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

二、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精编教材,联系学生心理实际,大胆突破.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制作,这样的“剧本”才可能引起学生兴趣、得到响应和产生共鸣.

有目的地探索体育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价值的知识内容,或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运用讲授、谈话、演示、讨论和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录像、光盘等方法,使学生树立健康的新观念,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防治心理疾病.

2.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就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真诚的关心、爱护、鼓励学生,理解每个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生情感相容、友好互谅、亲近依恋的心理关系,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带操、做示范、当体育小组长或当裁判,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达到锻炼胆量、培养能力的目的.针对有些学生平时运动技术掌握不错,在考试中却发挥失常的情况,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模拟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如在背越式跳高课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消除紧张、恐惧、担心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体育比赛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如60米往返接力赛中,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成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双方队员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可以将这种特殊的心理考验移植到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3.注重个性,全面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季节、气候等特点设置“个性项目”,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内容去活动.同时,在教学中贯彻以下要求:寓于严密的体育组织教学中;体育与德育融为一体来教学;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心理活动与体验来教育、培养.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小学生好表现、善于模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给一些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如进行徒手操练习时,让学生轮流进行领操,而且可以把自创动作展示给同学看,让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学生都是好强的,为了能站在领操台上领操,而且能领好操,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老师带领同学们练习时就会认真模仿老师的动作,掌握动作的要领,而且会主动地去学习和创造.当学生领操和演示自创动作后,老师给予赞赏和鼓励,同学的掌声,会让学生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让学生有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重视部分,即对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学生,多加鼓励,多给机会,强化健康心理训练;照顾个别,即对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争胜心的心理脆弱、失调的学生,多鼓励、多谈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手拉手”结伴活动等方法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

4.适度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意设置某些障碍,增加完成的难度,如在篮球跳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投篮的距离,当达到一定命中率时,增大投篮点的距离.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冷漠或不按要求练习时,应及时给予适当批评,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对在练习中明显偷懒或有违纪行为者,不妨采取适度惩罚,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与心理承受力.

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学校体育应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寻找教学锲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