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改革

点赞:3337 浏览:82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的育人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努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公共美术教育主要以多媒体课程美术鉴赏的形式进行展示.美术鉴赏课程是以静态的视觉形式为表现方式,强调视觉美,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认知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观念和健全的人格观念.文章结合作者切身教学经验,从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定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的改革方式,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整体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

[关 键 词]公共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吴鸿昌(1982-),男,河南鲁山人,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12-03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时期,提升和培养整体国民素质已是非常紧迫的工程和任务.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和素质教育的功能,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提高国民素质、普及公共美术教育的时代重任.2010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高等教育方面,主要阐述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怎么写作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在这之中,素质教育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作为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理应受到重视.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但又必须参照美术专业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它主要以多媒体欣赏和理论讲解的形式,通过视觉感受来传达美感,运用借鉴、感知、对比、交流,对美术作品进行判断、分析和感受,收获审美体验和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把握其中的内涵和精髓,提高大学生的美术理论修养和认知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与美术类专业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上有着很大差异,美术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是学术性强、专业性高和技术性精的特点,重在培养大学生全方位的美术理论知识、美感认知意境和美术表现技能的专业美术人才,而现行的公共美术教育则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普及性和鉴赏性,以大学生学会欣赏为教学目标,在欣赏中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公共美术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据调查研究,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其在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且高校公共美术教育长期处于教学形式单一且课程设置较少的状态.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以国家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契机,对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谈几点认识.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改革必要性

各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课程都是以美术欣赏课为主,而且都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设计中的必修课程,授课的主要方式较为简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堂实践几乎没有.大多高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这种稳定的教学模式,没有利用各种资源和实践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这种单一的教育现状有待改革和创新.另外,在管理体制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程设置上条例还不太清晰,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加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实效性.

1.管理体制需进一步规范.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环节在于管理体制,只有管理机构合理设置,权限划分明确,运行机制完善,才能保证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目前,各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规范.首先,在机构设置上,各高校对公共美术教育的名称各不相同,有公共美术教育委员会,有素质教育中心,还有公共美术教育教研室等.其次,大部分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机构管理的归属不同,有的直接隶属学校,有的挂靠团委,有的在学生处,有的在美术学院.在这种模式下,行政职能和教学活动相互混淆,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不利于公共美术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2.课程设置有待理顺.公共美术课程是我国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中,美术课程在普及大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应该有完整明确的课程体系,但是,据调查研究,大部分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全部设置为选修课,任意选修与限定选修没有区别,授课对象没有限制,不论专业,不论基础,采用大班教学,最大的班级达到近400人,不少学生是为了修够学分才选这门课,失去了素质教育的意义.

3.实践平台有待拓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普及美术常识,但是学生严重缺少实践的机会.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性学科,它需要用实践去见证,用技能、技法去表现才能从中体验美感,绝对不能用单一的多媒体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所以,必须整合利用社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最广泛的美术实践机会.通过调查研究,在高校组建美术类社团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类活动可以拓展美术教育的实践平台,但是这种美术实践活动只在校园内部进行,各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艺术交流还很少,公共美术教育实践的平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师资队伍建设亟须加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依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高校担任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比例是有严格要求的,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哪个高校是达到要求的,最多是接近比例,利用校外的教师授课的现象还是较多的.有的靠美术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来超工作量、超课时授课,这样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高校对公共美术任课教师的培养不够重视,选派美术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非常之少.还有教师的学历比例差距较大,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较少,初、中级职称的教师较多,以及本科学历的教师较多等现象,都制约着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发展.二、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途径

1.规范管理机制,强化创新意识.目前各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列居首位的就是管理机制在美术教育理念中的强化.要在公共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并改变无序的管理状态,高校领导要从根本上转换思想观念,贯彻落实国家的美术教育政策及法规,统一规划公共美术教育的配制方案.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管理机关、负责人要明确责任,主管部门要将管理与教学分开设置,对公共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要充分认识,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估和年终考核评优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政策.主管部门的责任人应该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高校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主要由学生处、校团委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并且由这几个部门负责管理部署.这些部门主要负责对全校的大学生开设美术类课程,组建并培训大学生美术社团,开展书法、绘画和摄影等活动及对美术教师的指导与培训等.总而言之,公共美术教育教学必须纳入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另外,美术教师在评聘职称、工资待遇和培训进修等方面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不能有小三科思想.

2.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观念.因为公共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的课程教学原则不同,所以,针对非美术专业大学生现有的美术水平,客观设置限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并采用大班授课结合小班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教学质量.限定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主要以高校大学生的普识性教育为主,可以开设如“美术鉴赏”“中外美术简史”和“中外建筑设计史”等鉴赏或理论类的课程.任意选修课以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大学生的再提高教育为主,课程可按实践类开设如“油画”“中国画”“素描”和“书法”等.限定选修课采取以教师教学的大班教学模式为主,更大范围地使大学生感受美感教育,但是大班教学的人数不能超过300人,人数过多不便于管理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任意选修课采取以学生实践的小班教学模式为主,为那些具有一定美术基础且有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专业指导.为了加强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针对公共美术课程设立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够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相关学分;还要视情况设立公共美术类专项奖金,鼓励他们完成大学美育课程.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基础需要,在公共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可开设一些民间美术的绘画和表现技法,比如剪纸、年画、塑泥人和编织中国结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高校的素质教育灵活实用且更加全面.

3.利用资源优势,搭建实践平台.首先,建立美术交流场地,活跃社团文化.实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考察走访作者了解到,几乎没有哪个高校专门建立公共美术交流场地的,所见到的是美术专业独有的展厅,而在教学楼、体育场馆、公寓楼和食堂等大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却没有美术交流的场地.事实上,这些场所都可以作为美术交流场地.如在这些地方建立一个艺术走廊,在墙壁上镶嵌大面积的橱窗,在走廊两侧和橱窗内可以展示不同院系学生的美术作品,也可展示名家名作来促进交流,这样不仅让整个校园富有艺术气息,还能使学生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另外,活跃社团文化对促进公共美术教育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书画、涂鸦和墙绘等社团,带领社团组织比赛、展览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美术交流中来.

其次,利用网络阵地,构建美术教育平台.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较为普及,大学生在宿舍、校园网吧、计算机中心和图书馆等都可以上网,这就为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提供了网络教学的新平台,因此,加强对网络美术教育的建设,是开辟高校美术教育新阵地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宣传公共美术教育,上传可下载的美术教育视频或讲座,平时老师的教学课件也可以挂在校园网上供爱好美术的学生下载.目前,在本文的调研中,还没有高校采取这样的模式普及公共美术教育.但是本文认为,网络教学可以在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解决全校大学生美术学习需求的难题,同时也改变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学生不管是在宿舍、图书馆、计算机机房或者在家中都能进行学习交流,而且使大学生在无形之中、闲暇之余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艺术修养.如果高校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一个公共美术交流版块,开辟美术论坛,交流美术思想,也不失是一个新的教育途径.但是,网络监管是这个教育平台的保障,不能出现负面言论或抨击行为,如果校方能够做好监管工作,这个平台将是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一个有力助手.

最后,积极主动,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资源范围非常广泛,但是针对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社会资源主要指省、市、国家级各类美术大赛和专家学者或优秀的美术团体等,担任公共美术教育的任课教师可以组织有美术功底的特长生参加省、市、国家级各类美术大赛.在参赛过程中,通过美术培训可以发掘和培养一些优秀的非专业美术人才,通过他们渗透到非专业的各个院系,带动全校的艺术氛围,也可以带动周围高校的艺术氛围,从而达到公共美术教育知识普及的目的.另外,积极主动地去联络专家学者或优秀的美术团体,把他们请到学校,分阶段、分层次对全校的美术爱好者作报告或现场指导教学,这样不仅更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转换角度地接受了更新的知识,延伸了第一课堂,同时又互补了第一课堂.通过专家学者对美术观念、思维方式、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念等的独到讲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了大学生艺术修养的稳步形成.

4.注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的分类有理工、文史和综合类,有一本、二本、三本和大专,高校的性质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管理体制更是有所差异,因而在高校美术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作为学校,文史和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师相对多些,而理工科的美术教师相对缺乏,面对这种情况,最重要的还是积极引进师资,合理安排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教师.近年来,各高校对师资引进的学历层次和实际专业水平要求逐步提高,但是,我们还要加强所引进师资的人格品质和文化修养的考察,根据高校的性质合理引进人才.另外,高校也要经常外聘一些专家教授来扩充师资,并鼓励在职进修,提高本校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一线教师不仅要学会用最先进的教学工具,还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虚心学习,教学相长,成为与时俱进的学科带头人.

事实证明,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才人培养模式必须改革,以往的应试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才是顺应潮流的必然!当下,发展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势在必行,只有深化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改革,才能有效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增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热情,促使大学生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兰芳.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3(12).

[2]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规划(2001―2010年)(教体艺[2002]6号)[Z].2002-05-13.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Z].2006-03-08.

[4]孔倩倩.新疆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教学现状与发展[J].教育论坛,2010(5).

[5]田世英.对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