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要充分彰显新课程理念

点赞:23443 浏览:1066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 键 词: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

生物教学要充分彰显新课程理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基因工程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我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高中《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其次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检测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检测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一拼一导一检,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生物教学

互动式生物教学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话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在互动式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互动式生物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生物学习的促进者、由生物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互动式生物教学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实现“思维互动”常见策略有: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生物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学习“相对性状”概念,我从学生相互观察单、双眼皮开始,分析眼睑形态的不同表现,交流彼此的看法,得出“同种生物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形状”概念;问题激“动”.生物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关键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的“问题互动”.例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了一层;实验带“动”.

总之,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