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为导向的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点赞:7052 浏览:204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短缺及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办学特色不突出的现状,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提高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办学水平,培养有竞争优势的农业信息化人才,缓解农业信息怎么写作人才短缺问题.

关 键 词:农业信息化;计算机专业;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47-02

农业信息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依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信息怎么写作人才短缺就是其中之一.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增强农业信息管理和怎么写作的关键,但相比于逐步完善的农业信息硬件设施,农业信息化人才的“量和质”显得较为薄弱,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政府制定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1]把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怎么写作、培养信息化人才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我国农业教学和研究中心的高等农业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由原来的单科性农学院发展为涵盖多个学科的农业综合性大学.高等农业院校兼备农业和信息类专业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决定其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2].然而,很多高等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没有根据学校在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调整培养方案.缺少办学特色的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与同等实力的高等理工院校相比缺少竞争实力[3].更重要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无法胜任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因此,以农业信息化为导向,深入研究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对提高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水平、培养有竞争优势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并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为导向的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业信息化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科技、教育和人才规划纲要.面向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充分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优势与资源,遵循以应用型为基础、多层次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一条与农业相结合的特色之路.

2.培养目标.通过以农业信息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应用能力、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较强的农业信息管理与研究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农业信息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改造、农业信息怎么写作、农业电子商务等农业信息化领域开展研究和工作的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改革解决方案

1.遵循“以应用型为基础、多层次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社会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金字塔式需求结构,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可以通过“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成人教育+非学历信息技术培训”的培养架构,实现“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4].

2.明确农业信息化需求,立足学校学科优势,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我国和本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农业信息怎么写作人才的现状及社会对农业信息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等情况.邀请农业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协商,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农业与计算机专业的交叉、综合与开发,打破专业壁垒.

3.丰富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工程实践能力.①实践教学与农业信息化系统案例相结合,实验课、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农业信息化系统案例.例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农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网络编程等技术.毕业设计以农业信息资源决策管理系统、农业监测系统等农业信息化相关内容为题目.②实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例如学院与农业信息化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企业派工程师到实验室指导实验教学.或者选择农业信息化企业作为“3+1”培养模式的培训基地,学生第四年到企业学习、工作,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与建设.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规划、设计、选型和实施等各方面工作.③引导学生参与农业信息化科研项目,有目的地让学生提前参与和承担农业信息化相关的科研项目或社会项目,从而获得更多的科技创新训练.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科研活动,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拓了科研思路,树立了正确的科研观念,为今后从事农业信息化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④组织专业竞赛活动,为普及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定期组织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及农业法律等相关知识竞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举办农业信息化相关程序设计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⑤积极参与社会怎么写作,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熟悉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等业务;同时开展网络建设和使用状况调查,宣传普及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新成果,为城镇基层单位提供信息化建设咨询怎么写作.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进农村、感受农村,培养学生怎么写作“三农”的意识和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国内外农业信息化专家学者)、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农业信息化企业高级工程师及具有高学历的技术骨干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支持教师参加农业信息化相关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联合农业专业教师共同成立农业信息化科研团队,申报农业信息化相关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与应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

5.与时俱进调整教学改革方案.培养方案的适时更新和调整是一个专业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要持续关注国家和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社会对农业信息化人才需求变化、高等农业院校自身发展情况以及高校学生素质及观念转变等方面,与时俱进调整培养方案.同时也要更多地了解国外最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作为农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有责任、有义务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大量的,多层次的和高素质的农业信息人才,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