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真教语文

点赞:4962 浏览:191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日前,《语文建设》和《语言文字报》杂志联合全国14省市32所学校发布了《聚龙宣言》,倡导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在本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这个宣言是在深刻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对去除语文教学中的非语文因素,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必将发挥积极的影响.

有些语文教师上课的时候,一味求新,教学设计复杂,教学任务繁多,过多依赖手段和方法,放弃了对课文本身的学习,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果却很差.有些语文老师不会上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不是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语、句子,不是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不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是揪住课文中的细枝末节,进行历史探究、动物学探究、植物学探究、科学技术探究.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没有得到丝毫提高,反而逐渐丧失了认真读书的习惯.这样的语文课,该做的没有做好,不该做的却是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做,南辕北辙,效率低下.

语文课要真教语文,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教语文,既要生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热爱文本;更要严谨——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如何真教?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人手:

一、真备语文课

首先,教师要读通课文.拿到课文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读课文,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得更好.读课文,不但要读通,还要读熟,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走进文本,把握课文的脉络,掌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候,一个巧妙的教学主意,往往就产生于对文本的熟悉.

其次,教师还要读懂课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文本是教学的材料与载体.对文本中的各个元素的理解可以有所不同,然而,凡属主流的、本质的、重要的东西必须准确把握,毫不含糊.有的教师对课文理解不深,对学生的各种理解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不管学生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一律说好.看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则是放任自流,放弃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样的教师,其实是将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看客.

语文课要真教语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课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再次,教师还要熟悉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是教师写下的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这是预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一厢情愿”.而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这便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修改,适时调整自己的备课.

二、上真语文课

有的语文课看上去很热闹、很新潮:所有的教学步骤都有PPT投影在大屏幕上,辅以音乐、图片和画外音;学生一会儿分组讨论,一会儿角色扮演;老师教学语言夸张、肢体动作幅度超常.这样的课是真正的语文课吗?不是,这是表演,不是课,更不是语文课.这种“讲肿了的语文课”,累了老师,苦了孩子.

语文教师要上真语文课.

首先,要真读书.教师要范读,学生要熟读.现在,在很多课堂上,听不到老师读书,老师没有完整地给学生读过,却一味要求学生读好、读出感情,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求学生读书,教师要做好示范,或者在上课伊始,教师即范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受.或者在学生反复试读之后,教师范读,将提示学生注意的问题一一展示出来.


文字中的音乐、画面、情感、动作、形象,完全可以通过朗读来表现,不必用太多媒介.与其目迷五色、耳乱八音,不如潜心读书.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成段成篇的文字,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其次,教师要精讲.很多教师着力于讲解教材,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满堂发问,让学生支离破碎地读一些词语或句子,找出教师预设的答案.教师很累、很忙,忙着找出能猜出理想答案的学生;学生跟不上老师跳跃的节奏,茫然无措,不知道怎样做、怎样猜,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长此以往,语文教学效果不好是必然的.

教师的讲应该精确、简练.教师紧紧抓住重点字、词、句、段,联系语境理解.设计提纲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学习,避免琐碎提问,讲到关键处,讲到点子上,要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凡是学生自己能读明白的教师不必讲,凡是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帮助读明白的教师不必讲,凡是学生自主探究能明白的教师不必讲,只需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读书、探究的时间即可.

有时候,学生只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感觉自己已经理解了,老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检测,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判断,然后相机进行指导.徐俊老师执教《伯牙绝弦》一课时,学生读完之后问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学生都说已经懂了.学生真的已经懂了吗?徐老师说:“那好吧,老师有几个问题不懂,希望你们帮忙解答一下”.这种以问题把握学情的方法很值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以学定教,教在关键点上.

三、认真倾听,据实指引

在课堂上,教师的话不能多,应该立足于听,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读书的时候,他认真听,听学生读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合理,语速是否恰当,语句是否流利,感情表达是否充分、合理.在听的基础上,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给出建议或示范,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完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他认真听,从学生的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中捕捉信息,揣测学生的思维脉络,适当给予引导,将学生没有想全面的提示、诱导出来,将学生表达不充分、不完备的补充出来.

贾志敏老师让学生读书,学生一开始就拿腔拿调,贾老师立即喊停,说:“不要拿腔拿调,要像正常人说话那样读.”学生还不能适应,依然习惯性地拖调:“家——贫——”贾老师说:“不是家——贫——,就是家贫.”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学读“家贫”.像这样指导学生的情况,贾老师的课堂上比比皆是,学生提高得自然很快.

四、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可要求学生读书的时候认真投入,初读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标画,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词语和语句,画出关键的语句.写下自己读书的疑问,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想.

自主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老师不能大包大揽,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可以查阅工具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互相讨论,向老师和父母请教.

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还要给学生一些示范,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究的过程.比如,词语的词典义往往有很多种,在一篇课文中,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挑选几个词语,和学生一起查字典,一起选择词语的意义,向学生展示选择词义的过程,讲明选择的依据,然后把选择的意义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看是否符合语境的规定性.经过这样的示范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查阅工具书.

学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主体,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应该发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