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性学习的渗透

点赞:30803 浏览:1435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 键 词: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因材施教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促进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能力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新时代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生物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提升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产生了兴趣,对所学知识就会想要去了解,会产生探索的意愿,才能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角色的转换.同时,兴趣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乐中学,学生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的要点.

高中生物教学中性学习的渗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提出一些学生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将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身边生物现象的关注.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任何创造都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瞎子摸鱼”与“有的放矢”,两者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只有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才可能使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在学习减数分裂前,我提出,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我们已经知道了有性生殖的动物,体细胞的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若根据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来判断,男性产生的精子中有46条染色体,女性产生的卵细胞有46条染色体.正常人不论男女老少,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46条,那在刚才的描述中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了?学生激烈讨论,大多数同学最后认为应该是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这个阶段有别于有丝分裂.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学生找到了症结所在,就会有意识地想要去学习.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既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能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

三、立足课堂,注重探究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之下,教师平时的教学还是立足课堂,围绕应试展开.教师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究获取知识是学生对知识真正掌握、真正理解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作用和本质》中,需要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速度,了解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有其特性.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完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设计、质疑、整合完成了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提升了科学素养.

四、因材施教,及时渗透

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如:在学习到酶时,可以提到加酶洗衣粉,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兴趣,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的实施,以期起到一个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有些学生除了使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外,会自己去找寻一些其他的材料,如:指甲、头发、小纸片等,不论结果是否能看清,但是学生没有拘泥于一成不变,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在无意中也能起到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