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性科学活动之我见

点赞:2542 浏览:61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儿童的科学就在他们身边”这些基本的判断决定了生活教育对于幼儿科学的重要性.那么,幼儿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指导这种科学教育活动呢?下面,本人结合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谈谈有关的体验和感悟.

一、做一位有“识”之师

由于受幼儿知识的局限性、兴趣的短暂性、注意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偶发性科学活动出现后,如果没有教师适时的关心和指导,会因此而自生自灭.因此,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正确指导,要求教师做一位有“识”之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科学求实的精神,这是有效指导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前提.所以,为了保护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学科学的积极态度,教师首先要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不断学习,掌握、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做一位有“识”之师.


二、做一位有“心”之师

做一位有“心”之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为了不让稍纵即逝的偶发性科学探索活动自生自灭,充分发挥其作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之人,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偶发性科学活动一般发生在不引人注意的时间和地点,常常是不易察觉地进行着.有经验的教师都清楚:当某个本来喜欢群居的幼儿单独呆在某个地方,或几个幼儿专心地聚在一起,而对外界其他事物“漠不关心”时,可能正是偶发性科学活动出现之时.

教师的有心还表现在发现了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后,不急于参与其中,因为这样容易惊动幼儿,很有可能会就此中断幼儿的探索活动.有心的教师应该是先深入地了解幼儿当时的具体情况,在仔细观察他们行为的基础上,想好方法后,表现出适度的惊奇,介入其中,参与活动,让幼儿知道老师也对此感兴趣.

三、做一位有“法”之师

做一位有“法”之师,就是要引导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探索活动.教师在支持幼儿偶发性科学探索活动的同时,应加以适当引导,以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引导偶发性探索活动的方法.有法之师会在引导过程中始终以幼儿的自我探索为主,如果他觉得幼儿探索的内容确实很有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探索,他会建议幼儿把探索活动延伸到教室里继续进行,或者就此内容组织更多幼儿一起探索.这样得法的引导,能把偶发性探索活动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园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除了重视生活中的其他科学教育活动外,一定不要忽略偶发性科学探索的教育活动,万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幼儿的这类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科学素养高的人才.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