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点赞:5825 浏览:199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文章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了六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其中每一个模块,并提出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标准与等级.

[关 键 词]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会计专业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潍坊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写作技巧记账公司等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教师或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插进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1]姬海华,谢丹娜.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5).

[2]赵霞,孔晓玲.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职教论坛,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