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

点赞:15623 浏览:689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遭遇到瓶颈,主要原因是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高职人才质量不高的实质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模式教育资源一、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近10年来,改革开放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使得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加大了投入,并在政策上给予了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由此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从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看,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比1999年增长了8.2倍,招生规模与本科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5%,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已经与本科教育达到了不相上下的地步,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结构、特色、成效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声望、地位、认知度都无法与普通本科相提并论.从普遍情况看,用人单位、家长包括高职生自己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较低,除了“文凭社会”中人们认为高职高专的教育层次不高外,高职生就业的质量也不高,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高职生很难进入那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和单位,似乎只能在一些低层次的民营企业就业.近几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大学生的就业非常艰难,其中高职生更是难上加难.高职生不被社会认同的最大原因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质量不高,导致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不足,无法与本科生进行竞争.中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以来,人口增长率连年下降,近几年高考生源数量也连续下降,高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已经拉开了帷幕.这场生源大战的输家注定是那些高职高专院校,“生源不足”与“就业困难”将高职高专院校逼上了绝路.一些基础条件好、实力雄厚的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升本成功突围而去,而大多数的院校没有这样的条件和实力,只有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高等职业教育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真正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改变高职生在人们思想中的不良印象.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Personalization Education),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从学生的现实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通过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国际个性化教育协会是这样定义的:个性化教育(Personalization Education),是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 (包括个人和企业)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个人的家长或监护人,企业的投资人或经营者)的目标与要求,量身写作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量身写作的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历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教育多个方面,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咨询、策划、教育和培训,从而帮助被教育对象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实现量身写作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从个性化教育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个性化教育主张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上,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与个性化教育有高度的统一,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高等职业教育引入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快速发展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欠发达,所谓“穷国办大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以较少的教育资源解决巨大的教育需求.在资金、场地、设施和师资都不足的条件下,培养与普通高等院校差不多数量的学生,的确难以保证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特别是教育体制上还处在一种僵化的、教条的、固步自封的状态,虽然一些教育教学机构也在分析和研究国外职教发达国家的情况,甚至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也派出部分教师到这些国家参观和学习,但总体上来看,似乎这些先进职教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南橘北枳一样.因此,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引入个性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个性化教育是全球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个性化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许多年了,特别是二战后,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原来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大众对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美国为例,美国个性化教育是深深根植于它的个人主义的文化土壤之中,它的个性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在教育中重视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信心、质疑精神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强调家庭、学校、社区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个体充分发展这些能力,造就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个体.在美国坚持和主张个性化教育的突出人物是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他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提倡从人的天性出发、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对于中国的近邻日本来说,二战之后,日本急于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大力进行教育改革.日本在全面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国内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死极性、闭塞性等问题,突出地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和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即发展个人能力,主张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总之,发达国家已经把个性化教育贯穿于中小学以及大学教育之中,甚至职业教育中处处也有个性化教育的影子,比如中国职教界熟知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北美能力本位教育,它们的中心思想都是基于个性化教育的.2.个性化教育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前,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常常把中国专科层次的教育称为“本科的压缩饼干”,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专科层次教育,即现今的高职高专,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特色和创新,具有浓厚的本科教育的色彩,是三年制的本科.当然,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加强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甚至开展了顶岗实习等更加贴近就业岗位的手段,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改变高职高专在人们中的印象,就业质量也没有明显的改善.按照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的观点,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地步.个性化教育强调根据被教育者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出现一个发展的瓶颈,对于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来讲,可能说是危机已经到来.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倡个性化教育,将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办出质量和特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3.个性化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如前所述,个性化教育是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极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讲,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会相应增长,不仅会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反过来会促使学校和教师改善教学设施、教学方式,形成良性循环.学校提供一种保障个性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习,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4.个性化教育保障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

从理论的角度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然会促使就业质量的提升,那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使他们在就业市场更具有竞争力.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来看,个性化教育也会使得学校更加注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比如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更加注重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等等.在个性化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学生,由于更加主动学习,相比一般的高职学生来讲,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因此找工作时更加自信,成功的机会也比一般人来说更大,从整体上来讲,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这种学校,其学生的就业质量一定很高.

四、高职高专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它不仅需要普通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需要教育管理者转变教育观念.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决定了学校的改革也需要自上而下.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实施个性化教育重要的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松绑”和放权.这一点已经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得以体现,接下来是如何具体实施.各个院校也不能等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而应该积极准备,研究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并制定出详细的规划.

2.改变教育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已经清楚地表明,这个模式已经不能持续发展,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实际上,各个高职院校每年都派出若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到德国学习双元制,也有部分人到北美地区学习能力本位教育,已经具备了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条件.重要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过渡到个性化教育,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决心和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拿出一个顶层设计,供全体教职员工讨论,最后形成一个可操作的模式.与此同时,教师中也要开展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教研活动,并将个性化教学的方案逐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3.整合教育资源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迎合了目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特点,许多课程包括动手环节要求极高的专业课也以合班的形式上课,以减少教师的课时支出;砍掉一些实践环节,以便少配备实验实习设备等节省教育成本的做法,对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也是无奈之举.“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必然要求师资要充足、设备要充分,两手都要硬,这对学校的教学资源管理提出极大的挑战.要实现个性化教育,学校一方面积极要求国家、地方和企业的支持,增加教育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学校自身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压缩行政开支,开源节流,重点投入到教学之中.同时,要认真做好调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一套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使得个性化教育能够有充分的资源支持.

4.由点及面,稳步推进

在推进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转变时,一定要注意节奏,做好规划.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专业进行试点,这一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教训.试点结束后,应该由学校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评估,如果达到预定目标,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教学资源在目前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就应该逐步推广,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解决不同专业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在全校全面铺开.高职高专院校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和推进,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次飞跃,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打好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基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