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必须恰当

点赞:9370 浏览:421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文言文单元,编者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为“学会读书——借助注释学文言”.从教材单元导语来看,编者意图通过5篇文言文的学习,强化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与能力,正如单元导语中所比喻的,注释是阅读文言文的“拐杖”,学生应该养成借助注释独立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培养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整体上看,整个单元的文言注释确实起到了“拐杖”作用,是科学的、好用的,但是也有一些注释,笔者不敢苟同编者的意见.这里仅以《陈涉世家》文释为例,谈一些不同的看法,算是“吹毛求疵”吧.


1. 需要注释的注释: 垄

辍耕之垄上 注释:停止耕作走往田埂上(休息).

教材只是对整个句子作出注解,没有单独解释“垄”的含义.读完注释,陈涉到底到哪里休息了呢?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休息的呢?当然,依照注释可以推断出“垄”解释为“田埂”,但是许多学生仍不理解“田埂”的含义,这就等于“注而不释(明白)”.笔者调查了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竟有一半以上学生不知“田埂”为何物.苏北农村寄宿班学生尚且不解“田埂”含义,可以推知那些身居大城市、缺少农村生活经验的学生能否理解注释了.文言文注释不能以编者自己的学识素养、生活经验为基础,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是应该理解的,而应该从学生学习文言文浅显的阅读能力的实际出发,适应大多数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如该句可以这样作注:垄,田埂,田地里稍稍高起的分界线,像狭窄的小路(依据《古汉语词典》).

2. 容易误解的注释:屯长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注释: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把“屯长”注释为“戍守队伍的小头目”,令人生疑的是“这个小头目”小到何种程度?是指管理这支九百人的队伍,相对于秦朝编制的大部队来说是小的,还是这支九百人队伍有若干个屯长,分别管理一二百人,陈胜、吴广只是若干个“屯长”之一,所以叫做“小头目”?笔者查看了网上《汉典》,其解释为:屯长,秦汉时为军伍之长.《商君书·境内》:“〔军爵〕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商君即商鞅,商鞅生活时代要比陈胜起义早130多年,显然陈胜这个屯长不可能只管五个人.事实上,军中屯长一职的管理权限是随时而变的.《后汉书·班固传》记“陈师案屯”,李贤注时引《续汉志》:“大将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下有屯长一人.”至后汉屯长年俸禄粮食有二百五十石.显然陈胜时代屯长不可能有此待遇,但管理人数可能已经较多.从下文看,陈胜需要借助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等方法来制造舆论,确立自己在军中的领导地位,说明他们不是统管整个九百人的头目.另外,从陈胜、吴广在智杀两尉后“召令徒属”的注释看(只能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明当时有许多士卒并不归陈胜吴广领导,真正管理九百人的,应该是被杀掉的两个将尉.由此,为了避免误解,可以注释为: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管理戍守队伍中的若干人.

3. 多此一举的注释:指目

皆指目陈胜 注释:用手指着用眼睛注视陈胜.

这里“指目”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手指而目视之”(《汉典》),编者为了强调名词动用,注释为“用手指着用眼睛注视”,实为多此一举.“指目”是名词动用,注释可以直接解释为“指着、注视”,至多再补充说明:“名词用作动词”,不必强调是“用手指着用眼睛注视”.下文“笞”,但注释应有所区别.“尉果笞广”的“笞”注释为“竹板,这里是用竹板打”是非常确切的,可以说“用竹板打”,但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说“用手指”“用眼睛看”“用脚走路”,动词前的修饰语是多余的,除非在特殊的语境中,如“当我们用手握着笔写字时,而他是用嘴衔着笔写字的”.这里则是通过对比,强调“他”用嘴衔着笔书写的特殊性.文言文的注释,实际上就是用现代汉语解释古汉语的意义,因而在强调古汉语用法的时候,也要考虑现代汉语中的习惯用法.

4. 格式不一致的注释:通检测字

《陈涉世家》一课共有4个通检测字,分别是“讁”(zhé,“之”字底)、“唱”“以”“被”.四个通检测字中,只有“唱”这样注释的:“‘唱’同‘倡’,‘倡导’.”其他词语只是注出通检测字(即同某字),未作出字义解释.这种情况在苏教版文言文注释中极为常见.这就使一线语文教师产生了困惑,即在重要考试中,如中考中,如果考查通检测字的注释,学生是不是只需要写出该字的通检测字,而不需要进一步解释意义?许多老师认为是可以这样解释的,依据是教材就是这样注释的,而大多数教师则认为既然是注释,就应该按照“某字同某字,字义”这样的格式来解释,以养成学生规范解释通检测字的习惯.教师的争议是由于教材对于通检测字注释不统一造成的.笔者试图推测教材注释不一致的原因,如“固以怪之矣”中的“以”同“已”,应解释为“已经”,书上未进一步解释字义,可能编者认为“已”的字义比较浅显,不需要注释.那么,“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中的“讁”,学生应该是初次遇到,而且字义距离学生经验较远,又为什么没有注释呢?也许是已经对整个句子作出注释,应该让学生推断“以”“被”等字的意义.那么,教师、学生在解释词义的时候,到底应采取怎样的格式?教材未能给出说明.

注释必须恰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注释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