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负责制下的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点赞:34080 浏览:1580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潮下,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愈发艰巨.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在教育部所倡导的导师制改革下,导师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从导师主导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提出导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 键 词: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导师负责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99-03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扩大,如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成为了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在新形势下,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赋予研究生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是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1.思想品德表率作用.研究生对导师都非常尊敬,同时导师的言行也在时刻影响着学生.导师的高尚品质、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对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导师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上的严格要求,能够促使研究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导师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去进行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能够保障研究生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引导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勤恳求学、踏实做人.

2.科研方向引导作用.导师是学科研究领域的专家.导师在科研方面的指导性建议,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导师在教授研究生理论知识、完善其知识体系的同时,带领研究生参与学科相关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为研究生走上科研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习生活管理作用.研究生培养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与导师密切相关.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发挥着管理作用.比如,在招生时,导师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政治素质等;在研究生入学后,根据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关注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应该时刻观察其思想动态;此外,在奖学金评定,推荐保送等现实问题中,还需要全面考量研究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及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

4.职业生涯顾问作用.导师有着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所在专业领域的就业形势有深刻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如果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能够参与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宝贵建议,将会极大地提高研究生就业的能力,保证研究生的就业质量.

二、现阶段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形成对抗效果.个别导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本科生阶段就应完成的事情;既然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术科研水平理应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在这种错误思想认识的指导下,部分导师在主观上忽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德育教化.更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导师培养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错误思想指导和错误实践的现象.部分导师把研究生“功利地当作完成科研任务的廉价劳动力”,形成了一种畸形的老板与雇员的简单工作关系.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推动下,部分研究生因平时忙于完成“老板交给的科研任务”,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保证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的完成,更无法有效开展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直接导致了毕业时抄袭论文、学术腐败等学术道德不端问题的发生.

导师负责制下的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师资力量薄弱,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与研究生的比例严重失衡.目前,一些重点大学,出现了研究生招生与本科招生同等规模的现象.同时专业研究生(例如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担.另一方面,专业研究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职学生,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他们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种特殊的培养方式导致现有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只能采取会议式、报告式等粗犷的教育方式,无法切实保证教育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关联性不强,无法形成立体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这一问题主要是具体表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院系党组织、院系行政部门、研究生导师、学生党支部、学生会之间有时难以形成有效的上传下达的互动机制.同时校级党委相关部门与院系学生工作部门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上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过度“单边化”倾向也深刻地影响着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多年来,教师负责教书、职能部门负责德育的双轨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沿袭到研究生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中,导致“做学问”与“做人”的教育长期分离.导师与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相互缺乏沟通与配合,没有形成育人的整体合力,这也是造成导师责任制不能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原因.

三、突出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作用的几点建议

1.完善导师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选择.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明确规定导师的研究能力和道德水准;同时建立长效的导师评估考核制度,对导师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要定期检查.学校在遴选导师时要品德、学术并重,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度.虽然绝大多数研究生导师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但是也存在着个别指导教师的素质较差的现象.例如,有的导师只是一味地让研究生帮自己做项目,过多地考虑物质方面的利益;有的导师要求研究生必须以自己承担的课题为核心,而指导研究生写论文的时间却很少,导致研究生在此期间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研究方向,极大地降低了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兴趣.除了要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外,学校还要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导向机制把导师的育人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为此,高校应当从导师的“双重责任”出发,克服以往单纯以“论文数量”、“课题经费”、“获奖成果”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的缺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合理、科学、规范、可行的研究生导师绩效考核机制.在绩效考核机制中,要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原则,合理分配导师“教书”与“育人”权重,要把导师培养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道德、人格人品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引导研究生导师不但会“教书”,而且能“育人”.2.明确导师育人责任.研究生导师虽然在工作特点上与普通教师存在差异,但是依然是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者,根本任务就是育人.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群体,作为研究生导师负有更高的要求和更重的责任.培养研究生,就是不但要培养高层次的“合格建设者”,而且要培养高素质的“可靠接班人”.导师肩负着双重责任.因此,高校应当在思想上、观念上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导师除了在教育上的培养责任外,而且还有在德育上的育人责任.在具体的培养工作中,导师可以在专业教育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与学风道德并重、做学问与做人同步,寻找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共同点和突破点,切实保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作用机制.针对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地侧重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合力育人机制的一个重要思路.在专业教育方面,生源在学业背景、专业基础、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导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适当采取个别化教学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导师需要细致地观察和了解研究生,定期与研究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研究生的特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导师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又兼有管理任务的导师来说,时间和精力有限是客观事实,高校应当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高校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积极构建合力育人的良性互动机制,克服多年来学生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双轨制的传统模式弊端;特别是要加强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与导师之间的沟通、配合与协调,才能形成共同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格局.

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导师为人治学的风格往往都会在他们的学生身上留下印记,进而会对这些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的治学和做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导师的师德师风,对研究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导师的身教重于言传.导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无形力量.导师要以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操去影响研究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要本着对组织负责、对研究生本人负责的态度,实施严格的教育管理.有道是“立德育人乃兴学之本,亦师之本”.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导师教书育人的灵魂,是导师教育人、影响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根本.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树立导师优良的师德风范,建设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