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初一地理教材“课堂活动”的和看法

点赞:34131 浏览:1570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改革对教材内容做出了较大改动.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地理,而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在每一章的总结中加入了“课堂活动”的小结性总结.而教师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活动板块,对章节知识做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 键 词:教材更新;学习能力;培养;提升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课堂的教学不再像以前一样,以知识教授为中心,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而“课堂活动”这一教学教材的改革,正好应对了课改施行的适应对象,让教师有的放矢.

针对初一地理教材“课堂活动”的和看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知识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义务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然而传统教材中,基本上只强调了知识概念的教学重点,基本上没有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列入考虑范围之中.“纸上谈兵”的教学,始终是没有多大益处的,而“课堂活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让学生在学习到地理知识的同时,将知识加以运用巩固,同化为自身的知识.


在学习了“全球资源分布”的内容以后,“课堂活动”中要求学生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面对自然灾害的态度以及当下的一些热门资源问题作出讨论.这种收集资料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对相关时事增加了解.有很多学生依据韩国的地理特点,分析了如何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充实了他们对资源分配的了解.而关于自然灾害,学生接触较多的资讯就是关于地震的,所以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地球板块的运动、各个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受灾地的拯救措施和房屋抗震能力都做了详细的调查.

作为衔接阶段,初一的地理课程中还有很多相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的学科术语和地理现象.在介绍“经纬度”的有关概念时,笔者充分利用了“课堂活动”的教学板块,“自造地球仪”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对大地球仪的仔细观察,画出五大洲的基本版图,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观察、分析和总结,了解经纬网的构成.亲力亲为地动手实践,让学生对地理概念的学习更加牢固.

二、有利于在学习中联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学习习惯

现代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生活细节在学习过程中占有的比例.这个教学理念强调的重点就在于生活和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贯彻到底.生活实际的融入,能够让学生增进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巩固,同时拓宽知识面.不让知识变成应付考试的书面内容,而要成为能够在生活中得以运用的工具之一.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要靠考试成绩来判断,更是要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来评判.比如,笔者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之后,设置了一个“家乡变化我观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工农业在近些年的发展状况等,写一篇调查报告.这一学习任务的布置,让地理课程很好地贴近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学习习惯.

这样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做了很好的结合,让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不再枯燥,而学生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扩宽了知识学习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学生图形识别的地理学习能力

地理知识的学习,从来就离不开图形识别能力.地理图形在某一程度上,能够将一些地理特性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初中地理教师如果想发挥这一教学“利器”的最佳功效,就要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其实这也是地理知识的学习基础.教师对七年级教材下册,第六章“亚洲”的介绍中,除了用文字对亚洲的地理面貌和自然环境进行讲述之外,还设计了一些需要开动脑筋的课堂活动,比如,从教材提供的地形走势图中找到华北平原或青藏高原的具体位置,并依据给出的图形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再从各个平原的走势中,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得出亚洲整体呈“中间高,四周海拔逐步降低”的梯形特征.

总体来说,初一年级的地理课程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作出相应的教学模式调整,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