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

点赞:21126 浏览:946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学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会对生物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身为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的知识呢?应该如何构建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呢?

一、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也称为本体性知识,要求教师既要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知晓知识的由来、组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还要具备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困难,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是影响乃至制约教师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所内化的知识的性质、数量、类型和程度不同,其创造力的强度和方向也就不同.学科知识包括核心知识、紧密知识和知识,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1)核心知识,是指中学生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实验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即掌握实验原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实验的设计和改进等,以及教材的结构安排等内容.核心知识反映的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

中学生物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物教师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紧密知识,是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较高层次的生物理论、生物学科的体系框架、生物学科的发展史、正确的生物方法论知识、探究生物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考方式、对生物学科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判断等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是什么”,更有助于教师讲清“为什么”,使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紧密知识反映了教师学科知识的纵深度.

(3)知识,是指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生物学科最新成就等内容.知识可帮助教师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缩小教学内容与新知识、应用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反映了教师学科知识的宽度.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知识增长各方面指导他们全面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教育目标.


3.实践性知识

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大多数来自于实践,是教师经验的积累.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使生物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呈现、课堂练习、作业的检查以及课后评价等方面游刃有余.专家型的生物教师能够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有效地勾勒出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方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策略

1.善于学习

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是生物教师使自己的教学有“源头活水”的最佳途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充足的知识和方法,站在学科的最前沿;才能为自己的教学开辟新的思路;才能用新思想、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1)向书本学习.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读书学习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一条极好的途径,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后盾,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如:可以阅读专业生物书籍《植物学》《普通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也可以订阅生物专业期刊《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等,从中汲取丰富的专业素养.

(2)借助网络学习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使得虚拟世界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互动性.借助网络,领略最前沿的知识;借助网络,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借助网络,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借助网络,展示最个性的风采等.可以从网络信息中提取最有利于自己教学、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并把这些最新的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学生物教师知识结构水准的提高也有赖于与同行交流、共同探讨和相互学习,以达到对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学方式的相互理解、形成专业共识,从而起到相互借鉴的作用.

(4)向学生学习任何人的知识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的,知识再渊博、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被学生难倒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有时比教师更敏捷,认知和理解的角度更新颖.教师要尊重和利用学生的长处,向自己的学生学习,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教学相长,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积极研究

教学研究是对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或遇到的问题,运用教学理念加以总结、提升,寻找对应策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教学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教然后知不足,研然后知所用.”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到生物教学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去内化,把外部的知识纳入个体的知识体系中,把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情境中,感知到问题所在,在研究中去改革教学方式,在改革中去实施研究,使传统的教学观念、习惯在教师的实践、尝试、体验、感悟中得到改变.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过程使知识结构不断地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主动反思

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持,而这类知识的获取和升华,只能依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学前反思,可加强教学的前瞻性;教学中反思,可提高教学的监控性;教学后反思,可落实教学的批判性.教师不仅要对观念、兴趣、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而且要对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进行思考、质疑,更重要的是要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方法、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方面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如,许多教师通过书写“教学案例”“教后感”等方法来反思自身教学,积累实践性知识.

虽然师范院校在职前培养阶段已为中学生物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注入所需的专业知识,奠定了从教的知识基础.但要实现生物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在职后从专业理论的提升及教学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增长,即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继续完善对知识结构的构建.

(作者单位 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