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与音乐教师专业

点赞:3065 浏览:80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今天,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对目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思考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关 键 词]教师教育 音乐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54-02

一、背景和现状思考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以“教师教育”替代了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概念.所谓的“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教师教育逐渐取代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其优势决定的,也是适应终身教育内在需求的必然选择.因此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就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处于这个转型时期,提高我国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在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课程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形成,给音乐师资队伍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现代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新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在原先的基础上,寻求适应现代教师教育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还要有较深的专业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尽管我国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不少尚待调整和完善的问题.

教师教育与音乐教师专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教师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 忽视对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行业特有的软科学研究,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更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强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使专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由于大部分音乐教师自身的学历起点偏低,加上步入工作岗位后,音乐课作为小科教学在学校长期得不到重视,学校领导缺乏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导致音乐教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氛围和环境不理想、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

2 音乐师范教育的弊端影响了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专业一般进行三年的课程学习,第四年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教学实习.而多数情况下,学生的音乐经验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环节获得的.由于学生直到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才有实际教学的体验,在此以前,他们无法肯定自己是否能对教学环境做出良好的反映.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也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判断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关做好成功教师的有效案例.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教学经验,因而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胜任音乐教育教学的工作.同时,由于师范音乐教育过高地追求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忽视人文科学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和评价导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技能、低学识的音乐教师,这种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是与现代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相悖的.

3 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使其缺乏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近些年,由于行政领导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师的成长环境受到了影响,导致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不能及时地得到更新、提升和深造,音乐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影响了他们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 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和经验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改进和创新,通过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促进业务的提高.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将有利于推动音乐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种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区分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是对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强化.

2 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要深化教师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认识,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加强音乐师范教育的课程建设,构建音乐教师教育合理的专业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要加强和改革音乐师范教育的德育工作,促进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取向和专业自我意识的发展.要强化实践环节,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切实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实现音乐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保持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体化、终身化.要推进体制创新,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多元化.要创新音乐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提升他们专业训练与发展的水平.

3 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实施的认写作度为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音乐教师专业化依赖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认可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的认定化,以及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应为音乐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大学音乐教师,仅掌握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接受音乐教育的专业训练,获得音乐教师的从业资格,遵循音乐教育的职业规范.

4 音乐教师专业自身成熟度要求音乐教师要有职业角色意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明确自己既是一名社会成员,同时也是学校成员,是学生社会化和自身社会化的承担者.其次要有课程意识,要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课程发展性评价及课程的化.第三要有学生意识,把学生当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对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自己的爱好和内在需要,要尊重并关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第四要有怎么写作意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五要有发展意识,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充实新思想、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三、教师教育下的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 教师培养专业化.要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内容创新,改革师范音乐教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要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技术及岗位的特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和改造音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使音乐教师能把专业知识技能迅速转化到音乐教学实际中,加强知识技能与实用领域的沟通,形成较强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奠定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音乐专业能力基础.

2 实施校本课程,音乐专业应体现多元化.当代教师教育注重教育的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的结合.校本课程能从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注重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多元化音乐专业体系.校本课程针对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扩大音乐教师的怎么写作范围、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亦有助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合理定位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它担负对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传授、音乐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素养熏陶的任务.这就要求音乐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地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教师教育转化到“大学+教育学院”的轨道上来.需要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培养高层次的音乐教师.

4 提高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以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5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媒体资源、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同音乐教学的联系,为音乐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


6 促进音乐专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专业制度的建立是确保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根据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经验,教师专业制度主要是教师资格制度,该制度通常包括教师入职资格制度、教师再认证制度和教师资格等级制度.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是入职资格制度.为了保证音乐教师的终身发展,要建立音乐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建立明确的音乐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和教育部门要为音乐教师进修提供必要的时间、经费、编制等保障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与教师入职资格制度相对应,要求建立相应的专业标准,比如音乐教师标准、音乐教师教育质量标准、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音乐教师教育机构水平评估标准等.

(责任编辑: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