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竞争力量

点赞:5712 浏览:195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行业五种竞争力”模型分析,大体上有五种竞争力量决定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行业结构,它们分别是;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供应方压力和需求方压力,这些力量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以不同的广度、深度、力度和方式决定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竞争态势.

[关 键 词]民办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竞争 竞争力量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09-04

我国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民办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有发展必然存在竞争,竞争在形式上来讲是策略的纵横捭阖.实质上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资源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兴衰荣枯.

一、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演绎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行业五种竞争力模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存在的各种竞争力量主要包括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威胁(有意向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外国知名高校和我国大型企业教育集团等因素)、替代品威胁(主要包括普通公办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以及海外留学等因素)、供应方压力(主要包括教师等因素)、需求方压力(主要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政府等因素)等五大力量,各方力量的角逐形成合力,共同左右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资源竞争

政府资源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征用土地、财政经费等.由于这些资源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因此围绕这些资源展开的竞争主要局限于同一地区的民办高校之间,一省的民办高校一般不会与外省的民办高校展开这方面的竞争.从全国来看,政府给民办高校提供的资源极少,几乎没有任何财政经费投人,而其他方面的资源都不属于日常竞争的范围.因此,民办高校围绕政府资源展开的竞争较少.尤其是围绕财政经费资源的竞争极少.但是这种情况也在悄悄改变,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给当地民办高校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在经济发达地区,例如,浙江省政府从1993年起,给浙江树人学院提供经费资助,开始每年仅拨款20万元,2000年突破1000万元,从2001年起每年拨款资助超过2000万元,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例如,陕西省从2012年起每年设立3亿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

(二)社会关系资源竞争

社会关系资源包括社会捐赠、银行贷款、科研课题(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等)、企业咨询、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社会舆论(媒体)、学校声誉等.每所民办高校围绕这方面的竞争可获得办学经费,增强科研实力,提高大学声誉,尤其是银行贷款成为一些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例如,陕西、江西等地的民办高校几乎都能得到当地银行的贷款,一次可达三四亿元,而且许多属于信用贷款.这为当地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注入了充裕的资金支持,而民办高校迅速发展也为还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良好的“银校合作”关系.社会捐赠已成为少数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如上海杉达学院共获捐赠1亿多元,浙江树人学院共获捐赠1000多万元.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民办高校很难获得社会捐赠、银行贷款等方面的资源.

(三)生源竞争

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和发展基础,是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来源.生源的多寡是决定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源录取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层次及其社会影响力,录取到优秀的生源,意味着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较高,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可.生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与质量,高素质的生源对于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民办高校树立良好的品牌和社会形象.因此,在生源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为了招来足够的生源以维持生存,不少民办高校甚至采取了“来者不拒”的“宽进”措施,更有甚者利用虚检测宣传、坑蒙诱骗等非法手段掠夺生源.每年高考刚一结束,所有民办高校就派大量的招生人员分赴各地,展开招生宣传,疯狂跑马圈地,尤其是全国生源大省如河南、山东、四川等地更是成为民办高校生源争夺战的主战场.例如,河南省每年都有数万名生源被招到西安、北京等地的民办高校就读.

(四)师资竞争

民办高校师资包括专职教师和教师.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至理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语道出了师资,尤其是大师的重要性.师资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怎么写作社会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一所高校的竞争实力、发展潜力、怎么写作质量关键就在于其师资力量.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最主要的缺陷和发展瓶颈就是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些民办高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纷纷开出优厚的条件延揽名师.民办高校对博士、副教授以上的优秀人才开出10万元以上的年薪,配以可观的科研启动基金、住房等优厚福利待遇并不鲜见.民办高校围绕优秀师资展开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只不过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这一竞争一般只发生在处于同城的民办高校之间.因此,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师资竞争包括专职师资竞争和师资竞争,前者涉及到全国的民办高校,甚至还包括一些公办高校;而后者只涉及到同城的民办高校,基本不涉及其他城市的民办高校.

(五)学生就业机会竞争

最近几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导致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而民办高校毕业生更是首当其冲,就业竞争趋势有加.但因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形成的层级制度森严,大多数学生选择结构性就业,所以就业领域的竞争虽然硝烟弥漫,但是总体处于有序状态.

综上所述,我国民办高校所面临的来自同行的竞争领域依次为:首先是生源,其次是专职师资,再次是师资、学生就业、社会关系资源,最后是政府资源等.二、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威胁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潜在进入者主要包括计划或正在进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企业、高校或个人.这些潜在进入者主要包括计划或正在投资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大型企业或其他投资者,以及计划或正在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境外知名高校和教育集团等,其进入形式包括办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设立独立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等.这些潜在进入者给我国现有民办高校带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其进入壁垒的高低.进入壁垒是指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内既有民办高校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主要包括政治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和绝对费用壁垒等.

(一)政治壁垒有所提高

设置较高的政治壁垒是政府保证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举措.从法律、法规来看,民办高校办学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其办学门槛也有所提高.从办学政策来看,国家民办高校的总体政策基调由“鼓励”变为“规范”,政策门槛有一定提高.从地方政策来看,不少地方如陕西、河北、安徽、厦门等地开始悄悄提高民办高校的进入门槛,对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校园面积、师资队伍、学生数量、专业数量等都做了严格规定,以规范民办高校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使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进入门槛有所提高,从而有利于现有民办高校,尤其是知名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从全国来看,今后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将主要依靠民办高校的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加,不断涌现的新民办高校都说明了这一点.

(二)规模壁垒大幅提高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出现了一大批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其中西安翻译学院以近4万名在校生规模、2000亩自有校园、70万平方米自有校舍和健全的教学生活设施、价值10亿元的公益性自有校产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的“超级航母”.民办高校办学和发展经费主要来自于学费,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无法支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据统计,2000年,只要5000学生就可实现办学收支平衡;2008年则要8000学生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到2011年,要1.2万名学生才能保证学校正常运作,实现办学经费收支基本平衡.在学费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办学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民办高校的经济规模也将越来越高.这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入壁垒.

(三)必要资本量壁垒不断提高

必要资本量是指进入民办高等教育市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必要资本投入量,包括基本建设费用(包括购置土地费用,建造教学、实验、图书、行政和教职工住宅用房费用)、日常运营费用(包括人员经费支出、教学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广告宣传费用)和其他费用.随着土地、建材、人员和其他材料等要素的不断上涨,以及政策门槛的提高,民办高校的必要资本量也水涨船高.我国民办高校的所需资本政府没有任何财政支持,缺乏银行贷款支持,更鲜见社会捐赠,几乎全靠创办者投资.新建一所民办高校必需雄厚的资金实力,其壁垒非常之高.

(四)绝对费用壁垒大幅上升

现有民办高校一般或多或少都已占有一些稀缺的要素和资源,潜在进入者要获取这些要素和资源所付的代价是很大的,这就是绝对费用壁垒.这些壁垒主要表现为生源壁垒、品牌壁垒、师资壁垒、就业渠道壁垒等.

首先,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生源壁垒不断提高.任何一所新的民办高校的出现,就要吸纳大量生源.而在当今生源日益减少的大趋势下,在现有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一所新的民办高校要想保质保量地招录足够的生源,是非常困难的.

其次,品牌壁垒不断提高.品牌壁垒是“消费者”对现有品牌的偏好程度.对于高校而言,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对于一所高校的最基本的认识首先从其品牌知名度开始,因为在没有经过细致调研和实际“消费”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判断其质量好坏,只有将品牌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民办高校其生源数量足、质量高、就业好、口碑好.而品牌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续的投入和付出.

再次,师资壁垒有所提高.当今,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为民办高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要素较低的师资力量.但是,这些刚毕业的研究生不足以成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许多民办高校开出优厚条件招揽优秀、高端师资,但成效甚微.

最后,就业渠道壁垒不断提高.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断突出的背景下,“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就业也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民办高校在将学生招进来的同时,就必须考虑将其送出去的问题,不仅要“招得来”,还要“送得出”.因此,每一所民办高校只好使出浑身解数,发动各种力量,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现在,就业不错的民办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就业渠道”.有的采用“订单式”培养,如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同广州建筑集团、天马集团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企业资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保持了培养人才与企业产业间的“无缝连接”;有的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紧贴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如广西外国语学院(原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专门培养怎么写作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外经、外贸、外企、外事”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的外语外向型高级人才,很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竞争力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替代品威胁

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几种形式.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尤其是学生国家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海外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替代品.因此,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怎么写作的替代品主要包括普通公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出国留学等.

(一)公办普通高校

公办普通高校(简称“公办高校”)是我国民办高校最主要、也是威胁最大的替代者.公办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依靠雄厚的师资力量、较高的教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充足的财政支持、低廉的学费(相对民办高校而言)和政府担保等优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怎么写作的主要提供者,在市场上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成为许多优秀生源的首选.而且,公办高校从1999年至今已连续十多年的疯狂扩招,录取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迅速增长到2011的675万,13年增长了5.25倍,平均每年增长40.4%;与此同时生源从1998年的320万增长到2011的933万,13年只增长了约1.92倍,平均每年增长14.7%,二者的年平均增长率差距高达25.7%,而绝大部分扩招生源都进入了公办高校,使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增强,更进一步挤占了民办高校的生源.(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提供的高等教育属于非全日制的高等教育,学生参加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统一学历考试,毕业后由各省级考委颁发全国考委统一印制的学历文凭.但由于其含金量较低,许多用人单位,尤其是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基本不认可自考学历.因此,自考对我国民办高校的替代性较弱.

(三)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属于非学历教育,没有书和学位证书,其形式包括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函授或网络教育、夜大等.由于学生不需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限制很少,弹性很大,含金量很低,社会和用人单位一般不予承认成人高等教育经历.因此,适龄生源很少愿意选择这些教育机构提供的高等教育怎么写作.总之,这些教育机构无法对民办高校提供的高等教育构成较大的替代威胁.

(四)出国留学

近几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高速增长,从2006年的13.4万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33.97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高中毕业出国人数.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还较为薄弱,一些有条件的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不断流向海外高校.而且,最近几年,留学低龄化的倾向愈加明显,如今高中生开始成为留学大军的主力.教育部的披露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2010年接近100万人,其中,因出国留学而弃考者数量不少于20万人.此外,近年来,香港优秀高校直接参与高考录取,高校间对优质生源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这对我国高校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尖子生”的大规模“出逃”对我国重点高校构成巨大的替代威胁.

四、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供应方压力

民办高校的供应方压力主要来自于教师.民办高校的教师主要有专职教师和教师两类,其中专职教师又可以分为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主要指能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的顶尖人才、专家学者等).

(一)普通专职教师

普通专职教师作为供应方给民办高校带来的议价压力较小,甚至有降低的趋势.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从1997年的63 749人到2011年的538177人,14年增长了7.44倍,年均增长53.12%;与此同时,研究生毕业人数也随之大幅增加,从1997年的46539人到2010年的383600人,14年增长了7.24倍,年均增长51.73%.因此研究生供给数量的大幅增加使民办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薪酬待遇也有所降低,造成一些名牌高校的研究生想进民办高校当教师都很困难.这说明了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供求关系决定.


(二)优秀、高端专职教师

优秀、高端专职教师,作为供应方给民办高校带来的议价压力很大,甚至有提高的趋势.只有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师,才意味着我国民办高校壮大了.虽然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为民办高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薪酬较低的师资力量,但是,这些刚毕业的研究生由于经验不足、质量相比之前有所下降等原因,导致其尚不足以成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许多民办高校为了改变“两头大,中间小”,结构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现状,纷纷开出极其优厚的条件,争夺优秀师资,尤其是亟需的能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体现专业水平的顶尖专家学者等.因此,民办高校已经向公办高校发起了优秀人才争夺战,但成效甚微,原因在于优秀教师属于稀缺资源,民办高校缺乏招揽优秀师资的关键要素(包括学术队伍和氛围、科研平台、社会地位等).

(三)教师

教师作为供应方给民办高校带来的议价压力较小.民办高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公办高校的在职教师,还有少数在读研究生.一般地,民办高校的教师占比较高,成为民办高校不可或缺的师资力量.但是,我国绝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师供给较为充足,导致其议价能力不强.

五、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需求方压力

按照传统的大学“三职能论”,民办高校提供的产品或怎么写作有三类,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怎么写作.因此,社会对高校的需求也是这三个方面,又可以具体化为社会各类群体对高校的需求,如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企业对高校提供高层次人才和员工培训、咨询怎么写作的需求,政府和社会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决策咨询依据、繁荣社会文化的需求等.我国民办高校的需求方大体可分为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社会等.

(一)学生及其家长

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民办高校最主要的需求方给民办高校带来的压力较大,而且有不断增长之势.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已经持续了13年的高速扩张,其年均40.4%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生源年均14.7%的增长速度.这使得学生及家长的高等教育需求更多地从公办高校得到满足.另外,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多元化,学生及家长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处于“写方市场”的学生及家长给民办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而且,在未来几年生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民办高校面临这一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作为民办高校主要“产品”——大学毕业生最主要的需求方,也给民办高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要求其专业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其毕业生要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总之,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的“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过,随着用人单位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就业.

(三)社会、政府等利益相关者

社会、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所有高校的需求主要是:能够满足政府对决策智囊的需求,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促进国家或地区科技进步的需求;满足公民对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需求,对享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求等;满足社会对提高文明道德水平,积淀社会文化底蕴的需求.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民办高校的各种需求已经在求量的基础上正在向求质阶段转变.

(责任编辑: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