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点赞:25274 浏览:1102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根据我校2012年3月开展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果存在一定差距,体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差,职业道德素养不够,知識结构体系不尽合理,英语听说能力不足,较难适应国际贸易工作的需要.有鉴于此,高校应该参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加强外语教学,“课证融合”的改进,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全面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应对来自就业市场的挑战.

【关 键 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一、造成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供需差距的原因,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理论教学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学知識结构的更新不够.如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早已经实施,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教材还停留在《INCORTEMS 2000》的讲解.

2、实践教学方面.一方面,课内实践教学不够充分.比如,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在学生开拓、分析市场方面的实际能力培养应借助项目的完成有待更加到位,就商务单证而言,教师应落实学生的每一项技能而不只提供一些单据和案例样本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校外实训的落实不够到位.由于该专业用人单位分布小而散的居多,很难接受大量学生同时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

3、英语学习方面.外贸工作的涉外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而目前传统应试英语教育强调“听、读、写”三方面,“说”即日常交流的口语则没有作为重点,导致“哑巴英语”,也成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短板.

4、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指导不到位.目前学生盲目报考国际贸易专业资格证,没有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深度融合不够.

5、职业道德的塑造不够充分.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现状考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岗位群

同时,还可以胜任外贸会计、外贸文员、外贸翻译等外贸相关岗位工作.

2、提高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力的建议

(1)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打破课程设置上沿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高校应参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完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课课时比例,合理增加实务类课程、专业课课内实训及校内外实训环节的学时,开展的课程建设,遴选一些与岗位对接明显实践性强的课程开发“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单证实务等;同时,加大经费改善学生实践环节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条件.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以课程内容能够在企业进行能力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进行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得到思维拓展的训练并掌握职业技能.

改革以往的考评方法,形成适合课程特性的多样化的考评方法.建立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半开半闭等多种形式,考试内容则突出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突出过程考核,加大平时以完成项目实训、课堂讨论、小组作业等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同时在考核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评价,针对学生所取得的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采取相关科目的免修或抵算学分,以此激励学生对实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视.

(2)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当今外贸行业,竞争激烈,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日渐提高.企业反映有些高职毕业生职业态度非常浮躁,眼高手低,频频跳槽;且出现“拐单”现象.因此,建议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应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为主要内容.

(3)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

国际贸易工作的涉外性强,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鉴于企业反映毕业生英语听说(特别是口语)能力低下的现实,可采取如下手段:一、特别加强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二、对于有些课程实行中英结合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进行外贸磋商的能力.加强学生英语方面的“考证”指导.三、对于有些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英语渗透.

(4)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可组织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在外贸企业至少实习80学时,这样可以增加对国际贸易的感性认識.同时,每位学生在大三时要在校内外贸实验室独立完成80学时的岗前实训,该实训归纳了目前整个外贸行业的实际流程,学生能在情景仿真中进行业务训练,规范地掌握操作要点.

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包括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委派人员培训学生、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等等,鉴于企业难以同时接收大量学生下企业实训的情况,学校可分批次地进行安排,寒检测和暑检测期间也可以安排.同时,学校老师也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课题项目研究等,形成学校和企业互惠共赢的局面,有利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5)“课证融合”的改进

第一,“课证融合”.在职业技能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参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大纲,制定相关支持课程对应专业核心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职业资格证书与支持课程对应一览表

第二,加强考证指导.学生应当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兴趣进行选择报考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故应当加强对学生考证的指导工作.可以在新生刚入学时,专业介绍后,安排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宣讲,让学生发现感兴趣的证书项目,了解该证书项目所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在日后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报名考试.

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授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时,可能会出现脱离应用背景和技术前沿的问题.对此,应全方位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安排部分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或培训学习,加强授课教师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逐步完善高素质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

(7)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大赛是学校教学成果的试金石,它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了解企业行业的技术需求与就业需求,了解用人市场的变化,改善学无所用、用非所学的尴尬情况,学校利用好这一平台也可展示学校综合竞争优势.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期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相长”的局面,及时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实现专业人才和用人单位需要的更好地对接,达到推进职业教育更有效地怎么写作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