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建设

点赞:30440 浏览:1434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中职院校师德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中职院校师德现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师德失范的原因,提出了中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措施.

关 键 词:中职师德建设教育学生

何谓“师德”?西汉著名学者扬雄在《学行》中首次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的观点,指出教师不仅要博学,而且要在道德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当今对师德的理解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可见,从古至今对师德都有一定的认知.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教育价值观的基石,是社会规范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但在当前出现了师德失范现象,很多教师不再安心于相对稳定但收入微薄的职业,表现为职业倦怠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良好社会形象,破坏了师德的示范作用,阻碍了师德建设的步伐.

一、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中职学校师德建设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今后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的发展,师德最重要,师德是教师之灵魂.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也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更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因为这样,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师德建设是中职学校特点决定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各行各业供不应求.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国家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及地方都明确地将发展职业教育写入了“十二五”规划.但由于人们对人才观的错误认识,中职教育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将中职教育视作次等教育的社会舆论普遍存在.一些家长、学生认为只有考入重点高中、大学才有出息,进入职校的学生是中考的“淘汰者”.在当前中职教师更有其独特的职业特征,中职教师的教育功能更显得任重而道远.《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是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关键,这就需要千千万万教师的努力.

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师德建设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师德建设是中职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的知识,还要教他们怎样做一个健全的人,一个负责、自信、品性善良、充满爱心的人.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上,教师的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同志指出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毫无疑问,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一致的.教师是否“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二、当前中职学校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价值取向扭曲,精神追求缺乏

教师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呈多样化.无私奉献本应是教师教育职责的内在道德要求,但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只注重职称、职务及物质利益的获取,忽视政治学习及个人修养;疏于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专于课外家教和第二职业;热情于有酬工作,消极于无酬工作;教师与同事相处,显示个人能力,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工作中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不能主动承担工作而是被动接受工作;不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态度冷漠,严重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价值取向一旦发生质的改变,必然导致行为的改变,这样的状态又怎能心无旁骛的履行教育职责?

2.重视知识传授,忽视道德培养

“人才之才,德为首”,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德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几千年前的韩愈也认为“传道”是师德之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学校对各专业考取资格证书的片面追求,许多教师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轻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只教书不育人.单纯注重智育的开发,忽视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学的方法、智慧的头脑、细致的感化,培养出来的人就有可能是有智商没智慧,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教养,有目标没信仰,有没行动,有青春没热血,又怎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担?

三、中职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措施

1.建章立制是师德建设的基本保障

把好“入口”关.逐步取消教师职业终身制,实行聘任制.在教师的选用、聘任上制定严格公开、公正、公平的制度不流于形式;实行按劳分配.建立岗位绩效工资,以岗位职责大小、工作能力高低和工作业绩大小作为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严把质量观,把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人员安排到教学岗位上;明确教师的具体岗位职责和要求,建立健全师德评价制度;把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评价统一起来,使师德考核的主要内容科学化、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人人有章可循”;把制度贯彻在平时的工作中,使教师养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为而之”的习惯;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各种评优中严格地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净化校园师德建设环境,要求广大教师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对政治素质差、学生评价低的教师要停职培训,考核、评价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师德行为恶劣影响极坏的教师,坚决按规定给予转岗或下岗的处理决不姑息、怂容;奖励政治素质高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把他们的良好表现同样落实在各种评定中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最终形成“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的竞争机制.2.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是师德建设的内在动力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认识,规范师德行为.组织教师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学习《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法律常识》等内容,提高教师的师德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使教师师德认知由浅入深;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师德的社会意义,让教师由以自律为主转化为在一定监督下履行职责的自觉行为;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和历史责任感;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完善各种制度的检查,加上个人严格的自律,使教师努力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把科学的理论传授给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优良的品德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循循善诱的教师形象.

3.榜样的宣传教育是师德建设的精神力量

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提高中职教师的师德水平.陶行知放弃留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在那个民族危亡、风雨飘摇的时代,写下了“人生天地间,各自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诗篇,抒发了他献身人民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胸怀.更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2012年5月8日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因挽救两名深爱的学生失去了双腿的女教师张丽莉.一个年仅29岁的女教师一夜之间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感染了每一位华夏儿女,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最教师”.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普通的教师,用不平凡的举动向世人诠释了人世间的大爱与大美.她的事迹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震撼.他们的行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国家之一,无论过去和现在中国都产生过无数闪烁着智慧光芒、德高望重的教师楷模.以榜样激励教师进取,让“德高”、“学高”、“师爱”成为众多老师学习的目标,这是我们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追求和为之努力的.

4.学高为师,治学严谨是师德建设的灵魂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科学的领路人.中职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作风,还要有专业领域技术、技能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学而不厌、勤于钻研、博学多闻、精益求精.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培养出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教师要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国家对中级人才发展的需要.

5.以人为本,优化环境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注重人文关怀,增强主人翁意识.听取并采纳教师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意见,使他们真正地投身到师德建设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校发展改革的成果.这有利于教师师德品质的陶冶和熏陶,自觉地提高师德修养,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学校提供一切条件,积极支持教师进修、培训,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科研活动;同时抓好老带新工作,给更多的青年教师创造发展的机会,把老教师身上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优良品德传给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播撒在校园中,实现师德建设在人力资源上更有利的保障.

教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是社会的巨大财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更是传承文明的动力.尽管当前的师德现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强化管理、常抓不懈,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就一定能造就一支尽心尽责、为人师表、以身示教、刻苦钻研、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还师德建设一片纯净广阔的天空,国家的教育事业也一定能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