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浓缩,汲取精华

点赞:27250 浏览:1286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要素中层级较高的一种能力.2011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段的概括能力培养是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其过程并未得以充分展开,具体表现为教师对阅读能力要素认识的不清晰,学生缺少概括方法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概括能力的缺乏.可见,在高段阅读教学活动中,针对年段特点,结合文本特色,指导学生浓缩文本内容,准确、全面地进行概括,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需要加以研究的内容.我们高段备课组紧密围绕“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这一研究点,开展了导研式教研活动,以文本为“教例”,梳理出了以下三个主要策略.


一、理清文本思路,浓缩便有方向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三学段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文章的表达顺序是作者创作思路的外化,是文本内容的经纬与网络,承载着怎么写作文本内容、更好地表达内容的重任,有时甚至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准确解析文本的结构,是把握文本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所以,依托文本的思路,教给学生概括内容的方法,等于让学生在浓缩课文内容时有了方向.

1.从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中理清思路

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的变化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事物特点、逻辑顺序等几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从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中理清思路,就能把握文章的表层结构,形成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在我校校本教研中,五年级教师执教的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四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主要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没有明确的指导方法;二是在检查本课新词后,让学生将一些词语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课堂效果来看,在第一种形式下,学生的回答或者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啰唆.第二种形式下的概括,则是偏重于连词成句,显得支离破碎.其实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时间段的事,一是第一次去德国,侧重于写看到的;二是四十多年后再去德国,侧重写作者的感叹.抓住了这样的表达顺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两个时间段来概括:作者第一次去德国留学,看到德国人的花都是给别人看的.四十年后再去德国,美丽依旧,他不禁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异的民族!这样的概括既渗透了文本的思路,又让学生在概括课文内容时有章可循.

科学浓缩,汲取精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从隐性情感的发展过程中理清思路

人们常说“一线串珠”,而文本的结构和思路,就是“串珠”的那根“线”.有的文章,尤其是散文,这根“线”并不明显,它体现的是作者或人物感情的变化或规律,这就是文章的深层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整体,去感悟蕴藏在文章表层结构中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深层结构的把握能力.

例如五年级《窃读记》一课,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了作者窃读时的百般滋味,表现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这样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让学生很难理出明晰的顺序,笔者主要是引导学生边梳理主要场景边感悟作者的心情:“我”放学后急匆匆赶到书店,为找到那本心爱的书无限欣喜,在贪婪的阅读中感到快乐,“我”藏身于大人之中读书,“我”借雨天读书,为吞下所有智慧感到满足,到了晚上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书店.“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样的训练,主要是依托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如着急、惊喜、快乐、惧怕、满足等,使学生在理清内容的同时,也感悟到了文章深层结构的情感规律.

二、辨别文体特点,浓缩贵在方法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依据.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材”这个最具权威意义的媒体,呈现和强调课文的文体特性,同时在教学中强化文体意识的养成.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必须培养文体感和运用文体感.这是真正读懂和理解语文教材的基本的原则性要求.修订版课程标准对于高段阅读教学,从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等不同文体的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1.叙事性长作品的标题提炼法

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提炼事件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适用于叙事性作品.到了高段,叙事性作品的篇幅长了许多,内容也更加丰富,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六年级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等.这些课文都可以让学生在浏览文章后给每部分内容拟小标题.当然一篇课文的若干小标题的短语结构最好固定,让学生举一反三.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回忆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引导学生概括成“谈论《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动宾词组,这样的概括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精准表达的要点意识和简约意识.

2.说明性文章的主信息筛选法

对于说明和状物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或是几个特点来筛选主要信息.五年级下《与象共舞》一文共有5个自然段,先概述后具体,每个自然段单独成段.南湖区的周亮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关注到了文本的文体特点,他是这样指导体感知的:“默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能用段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更好了.”学生很自然地到自然段中寻找概括性的句子:在泰国遇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象是泰国的国宝;在泰国,人与象没有距离;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使我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在这个过程中,既教给了学生运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来概括主要内容,又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充分感知了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

三、把握文章中心,浓缩才是精华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是为中心思想怎么写作的.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无疑应成为高年级篇章训练的重点.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也可以采用中心辐射法,即围绕文章的中心句,针对关 键 词来细化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中心词辐射法

高段的许多文章中都有明确的中心句,用好这些中心句的中心词,辐射到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方法.如六年级上《詹天佑》一课,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心词是“杰出”和“爱国”,具体是指什么呢?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很容易就知道了“杰出”具体表现为创造性地开凿隧道、“人”字形路线的设计,“爱国”则表现为他在压力下毅然接受任务,并克服种种困难.所以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面对重重阻力,他毅然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藐视.这样的概括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进行有效的对接,从而形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2.中心句连接法

高段有一些说理性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叙事,后半部分引出道理,如《钓鱼的启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桃花心木》等,这一类文章就可以利用说理部分的中心句,再联系前文中的主要事件,将两者连接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概括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文本的板块意识.

如六年级下《桃花心木》一课的中心句是:“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由中心句辐射到前文,笔者让学生探究其因,则是种树人种桃花心木时浇水没有规律,引起了“我”的疑惑,一番对话使“我”恍然大悟.和中心句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初步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和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总之,高段概括能力的外显要求就是理清篇章内部段落间或层次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篇章某处、多处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及情感态度倾向等.在语文技能训练中,概括能力是要通过训练才能得到发展的,要教给学生浓缩文本的方法,要给提供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平台,学生才会逐渐浓缩出文本的精华所在.

(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钧儒小学314000)